故宮研究院學術講壇第二講:尹吉男教授《當代中國美術中的個人與傳統(tǒng)》
        故宮研究院學術講壇第二講:尹吉男教授《當代中國美術中的個人與傳統(tǒng)》
        故宮研究院學術講壇第二講:尹吉男教授《當代中國美術中的個人與傳統(tǒng)》
        時間:2015-04-22
          4月25日兆祥所,故宮研究院學術論壇第二講開講,中央美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教授作了“當代中國美術中的個人與傳統(tǒng)”的學術講座,梳理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本世紀初,當代中國美術中個人意識萌發(fā)與張揚的簡要線條。我院研究室聶崇正研究館員作了精彩的學術點評。來自研究室、書畫部、資信中心和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等院內外文博界同仁近50人旁聽了講座。
          尹吉男教授是采用編排講解作品的方式來闡述主題,比較簡明易懂,容易抓住旁聽者的興致。
          尹教授介紹說,當代中國美術中的個人意識以1985年為節(jié)點,有著突出的轉變。1985年以前,美術作品中占據(jù)畫面中心地位的領袖、英雄和普通民眾,比如那個時代普遍懸掛的主席像、領袖像,即使有些英雄像有具體的個人名字,但實際上并不專指個人,而是一個集體,或者是英雄集體,或者是工農兵。那個時代語境下的“我”,并不是指的個人,而是抽象化的集體“我們”。
          1985年之所以是一個節(jié)點,就是因為這一年有一幅作品參加了中國美術展,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這幅畫的多個細節(jié)隱含著深刻的含義。畫面的亞當、夏娃是國人的面相,是中國人;左下角是龍門石窟盧舍那佛像,被夏娃踩在腳下,右下角有一件被打碎的印有太極圖的磁盤,都暗含著打破傳統(tǒng)的意思。畫的正面是一個女子穿著蓬松的上衣,有些透,從藍色海上,穿越層層明黃色的宮門而來。這是什么寓意?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當時的社會輿論熱點。在當時,有一部
        電視政論片《河殤》熱播,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河殤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中國傳統(tǒng)文明是黃色的,封閉的,已經落后;中國應該拋棄黃色文明,主動吸收接納西方的藍色文明。了解了這個社會背景,畫面的意識就好理解了。這個女子穿著牛仔褲在當時也是非常時髦的,打開層層封鎖的門禁,送來藍色文明,有點自由女神的意思。這幅畫能夠出現(xiàn)在主流展覽上,表明中國政治思想正在走向開放。一個虛擬的女神也可以是畫面的主體,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尹教授接著介紹說,這之后美術作品中的畫面主體不再是只有領袖、英雄和工農兵,許多經過畫家藝術加工的人物出現(xiàn)在畫中,羅中立的《父親》并不是真的是他自己的父親,是整個中國農民中的父親形象,是經過畫家濃縮的。畫面中的父親面相悲苦、飽經滄桑,歷經苦難的面龐讓人震撼!值得注意的是,父親的鬢角夾著一支圓珠筆,這暗示著一種向往。還有一件表達礦工的作品,與《父親》作品類似,都是抓住勞作間歇的瞬間,都是流大汗、大口喝水的畫面,人物并不具體指某個個人,而是一個集體,畫面表情有些呆滯。兩幅作品表現(xiàn)的是苦難(流汗)與渴望(喝水),表現(xiàn)了改革之初,困苦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尹教授介紹了一件被禁止上展覽的作品,表現(xiàn)的是晚晴上海海派畫家創(chuàng)作場景,畫面氣氛陰暗,人物表情怪異猥瑣,很低沉。被禁止上展覽的原因可能不只是藝術的原因,還有傳統(tǒng)主流美術對作品的不認可。在新中國傳統(tǒng)美術人物作品中,領袖、英雄和工農兵是可以表現(xiàn)的,而知識分子是不可以獨立表現(xiàn)、占據(jù)畫面中心的,因為知識分子,尤其是有點小資的知識分子的革命性是很不堅定的,會動搖的。因此,知識分子可以在畫面中起烘托、陪襯作用,但不可以占據(jù)畫面主體位置。
          尹教授小結說,整個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中國美術作品主要展示的是沖破禁錮、渴望自由,與國家倡導的改革開放是相呼應的,畫家在被允許的人物群像中,表達著放開創(chuàng)作自由的情緒。隨后有些畫家巧妙地把自己的個人形象畫入作品中,逐漸突破人物創(chuàng)作的約束。有一幅畫,主席像成了一個背景,前面這些人都是活躍的青年畫家;正面全臉的就是女畫家本人。個人自主意識得到了徹底的展現(xiàn)。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社會以其深刻的改革開放帶來思想的巨大轉變,在美術界中最突出表現(xiàn)就是裸體人物的出現(xiàn),并占據(jù)畫面主體位置。當時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一個人體藝術展,引發(fā)社會的轟動,人們摩肩接踵地看展覽。美術館不僅開了夜場,讓上班的人下班后可以有時間來看,而且還延長了展期。這是此前沒用過的轟動。外媒也競相報道,他們以此猜測中國改革開放的程度。這是一幅首都機場壁畫,表現(xiàn)的是少數(shù)民族生活習俗風情,畫面中有女子半裸洗浴的描寫,這是畫家很討巧的方式,可以回避世俗對裸畫的指責。
          尹教授指出:以1990年為界,當代中國美術開始融入世界的洪流中,開啟了與世界美術交流的進程。此前都是中國美術界在一國之內自行發(fā)展著。1990年,中國美術界組織代表團參加了世界美術大會,開始與外界交流、銜接,外國美術的思想與藝術也就進入中國。
          本世紀之初,當代中國美術中的個人繼續(xù)放大,有些美術作品甚至將傳統(tǒng)作為背景,畫家個人擺進畫面中的中心位置,表達極端的自我傾向。而在有些行為藝術作品中,這種強烈表達個人形象、抒發(fā)個人訴求的,更多一些,幾乎看不到“集體”的痕跡。
          尹教授也談了當今美術的命運。他說,數(shù)碼相機的高端技術、操作簡便使每一個人都可以攝取畫面后,就徹底改變了美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方向。無論多么精致細膩的畫筆也無法呈現(xiàn)數(shù)碼相機那樣的細節(jié),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那種展現(xiàn)畫面細節(jié)的功力不再受到贊嘆和追捧,使得畫家放棄在細節(jié)上的追求與發(fā)展,轉而走向創(chuàng)意與概念。中國美術受西方美術思維的影響,畫家以創(chuàng)意、構圖表達自己的思想,作品向抽象化轉變。畫面中出現(xiàn)的物件和人物,變成作者用來表達訴求的道具。藝術中的審美需求被弱化,而強調創(chuàng)作意識,存在著越來越嚴重的去審美化傾向。一幅“9?11”事件之后創(chuàng)意作品,創(chuàng)作者特意用9?11現(xiàn)場的灰塵,刷出英文的一句中國禪語:“由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畫面很抽象,要從制作要素——9?11灰塵、英文、中國禪語等方面去理解,其中表達的是創(chuàng)作者自己也是塵埃的意識。
          近十年間,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畫家(創(chuàng)意者)地位也開始下降,美術評論家的地位前所未有地上揚、放大,引導著美術創(chuàng)作的方向。近年來,資本力量介入美術創(chuàng)作,掌握了美術市場。那么,美術作品中的個人,也不再僅僅是創(chuàng)作者自己,還包含著評論家、資本家!
          尹吉男教授現(xiàn)場回答了聽眾的提問。
          1.關于具體作品的解讀,是主講人自己的理解,還是咨詢了畫家本人?
          尹教授回答,兩種情況都有。他一直有隨時收集資料的習慣,已將當代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創(chuàng)作活躍的美術家、藝術家的學術活動、個人作品基本都收集在手中,積累了數(shù)十萬字的動態(tài)資料,可以隨時掌握個人及群體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動態(tài)。另外,他與許多美術創(chuàng)作者熟悉,能夠很方便地就作品中的創(chuàng)意與含意,與創(chuàng)作者本人進行溝通交流,完全可以把握他們創(chuàng)作含意。
          2.關于美術作品中的集體主義
          尹教授認為,美術作品中的“集體”概念是可以接受的,適應著整個社會長期以來凝結的傳統(tǒng)認識,但“集體主義”是可怕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改革春天的到來,社會祥和,人民激揚,由突破束縛、渴望自由變成守望傳統(tǒng)、厭煩打破發(fā)展秩序的思想與行為。這幅美術作品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訴求:一片美麗河山、祥和安泰的畫面中,突然闖入一架飛機,破壞了畫面的和諧。既可以理解為國外勢力對中國傳統(tǒng)的威脅,也可以理解為工業(yè)化發(fā)展破壞了傳統(tǒng)的延續(xù)。我們強調個性是美術發(fā)展的生命,思路雷同、手法相近是美術發(fā)展的大敵!但是如果在“集體”的約束下,畫家創(chuàng)作者本人泯滅了個性,歸從了集體意識,就變成了“集體主義”,以為那種“集體主義”的思路就是自己個性化的思路,那就非常可怕了。
          3.關于如何評價當今中國美術?是好還是壞?
          尹吉男教授說,并不存在著一個終極不變的美術評判,無法評價一個時期的美術的好與壞,人們要做的就是承認現(xiàn)實的存在,以及未來的存在。我們可以歸納一個時期的美術發(fā)展特點,比如當今美術特點主要是:不具象化而是抽象化,不注重細膩的功力而導致去審美化,不重視創(chuàng)作而是注重制作。每個人有自己的欣賞愛好,不管個人喜歡與否,當今的美術作品就是一個客觀存在。古書畫界的學者們有一個好的認識:只談美術作品的發(fā)展軌跡和風格變化,不對某一時期作整體性評判,因為學者們認為今人看到的作品都是流傳下來的,更多的作品并沒有流傳下來,僅僅根據(jù)流傳下來的作品對一個時代的美術作出評判是會有偏頗的。
          聶崇正先生作了精彩的學術點評。他說,尹吉男教授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將當代中國美術發(fā)展脈絡梳理的很清晰、很到位,難能可貴。他回憶說,自己曾經到美國考察過,發(fā)現(xiàn)美國具體動手搞創(chuàng)作的人都是藝術學校畢業(yè)的,直接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而作品的構思設計則是被稱為美術家的人,出創(chuàng)意、出概念,這是工業(yè)化形態(tài)下美術創(chuàng)作的一個特征。
          如此看來,尹吉男、聶崇正兩位先生所持觀點并沒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而是“英雄所見略同”。

        故宮研究院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宮研究院是以開放的學術胸襟、創(chuàng)新的機制接納國內外學術界熱心于故宮學術研究的人才,與院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構建的高端學術研究平臺。故宮研究院成立后,將深入開展對明清宮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檔案的研究,組織實施國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課題項目,搭建兩岸故宮的科研合作平臺,在國內外積極開展博物館館際之間和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學術合作與交流,不斷培植新生的學術力量,以此全面帶動學術研究、展覽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努力成為文博界學術研究的重鎮(zhèn)。
        故宮研究院下設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宮學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獻研究所、明清檔案研究所和《故宮博物院院刊》編輯部,并聯(lián)系故宮博物院的古書畫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宮廷史研究中心、藏傳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蓋全面、專業(yè)突出和梯次完備的學術團隊。

        盧舍那

        即昆盧舍那的略稱,為佛之身或法身。意為遍一切處、大日遍照、廣博嚴凈。據(jù)《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一載:“昆盧舍那,案梵本昆字,(中略)此云種種也。昆盧舍那,云光明遍照也;言佛于身智,以種種光明,照眾生也。或曰,遍也;盧舍那,光明也;謂佛以身智無礙光明,遍照理事無礙法界也。”原為太陽之意,象征佛智之廣大無邊,乃歷經無量劫海之修習功德而得到之正覺。

        龍門石窟

        也稱“伊闕石窟”。位于河南洛陽南郊龍門山和香山。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營建時間達千余年。現(xiàn)存窟龕2100多個,造像100000余軀,題記碑碣2700多塊。以北魏賓陽洞、古陽洞和唐朝奉先寺藝術成就最高。

        圓珠

        傳統(tǒng)家具處理器足的一種形式。指落在托泥或直接落于地面而上承家具腿足的圓珠,又稱圓球。

        海派

        清末至民國初年,活動于上海地區(qū)的一批畫家的總稱,具體人物無定論。畫家個人風格不盡相同,多能在傳統(tǒng)基礎上破格出新,與民間藝術有一定聯(lián)系,注意借鑒和吸收外來藝術的特點,形成雅俗共賞的新面貌。代表畫家有虛谷、任頤、吳昌碩等。

        亚洲第一AAAAA片|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色图黄色小说|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高清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33333在线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