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7日上午,來自中國人民大學(xué)的董建中副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揭秘之旅,以雍正繼位之謎的再探討為題,撥開謎團。此次講座為故宮研究院學(xué)術(shù)講壇第五十五講,由故宮研究院主辦,研究室承辦,研究室副主任王子林主持。
董建中,河南沁陽人,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歷史學(xué)博士,中國人民大學(xué)清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清代政治史。著述有《乾隆御批》《耗羨歸公的制度化進程》等;譯著有《洋鏡頭里的老北京》《州縣官的銀兩:18世紀中國的財政合理化改革》《君主與大臣:清中期的軍機處(1723-1820)》等。
雍正繼位,議論紛紜,繼位之謎是清朝最大的謎案之一。是否合法,學(xué)界一直爭論不已。關(guān)于雍正繼位,合法說和非法說平分秋色。孟森、戴逸、王鐘翰等先生持篡位說,董建中老師認為其合法,通過史料論證,以嚴謹?shù)倪壿嫹治鰹槲覀冎v述其觀點。
從康熙兩立兩廢太子談起。胤礽“以重萬年之統(tǒng)、以系四海之心”,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被冊立為太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以“絕無忠君愛父之念”等罪名初次被廢。同年十一月,康熙命滿漢大臣推舉太子人選,又稱“諸阿哥有鉆營謀為皇太子者,即為國之賊也。”而在四十八年三月初日再度冊立胤礽,三年后,五十一年十月初一再次廢太子。此后大臣奏請冊立皇太子,康熙并無再立儲,從史料文獻中記載“十年以來,朕將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書寫封固,仍未告竣。立儲大事,朕豈忘耶?”“每覽老臣奏疏乞休,未嘗不為流涕!爾等有退休之時,朕何地可休息耶?”等,康熙并無立儲之心。在二廢太子的同時又對其他子嗣大家封賞,如胤祉為誠親王、胤禛為雍親王、胤褆為貝子等,可以看出皇權(quán)神圣不可侵犯,儲權(quán)只能服從于皇權(quán),二者不可調(diào)和。
關(guān)于篡立說,孟森《世宗入承大統(tǒng)考實》“世稱康熙諸子奪嫡,為清代一大案,因?qū)⑹雷谥梦唬c雍正間之戮諸弟,張皇年羹堯及隆科多罪案,皆意其并為一事,遂墜入五里霧中,莫能了其實狀。”王鐘翰《清世宗奪嫡考》“年、隆之不可容,卒致或誅或禁,固有種種釁端;而非慮當初密謀,留為他日話柄,又何必過為已甚?凡此皆可作篡立之最好證據(jù)也。故分言之,則篡立為一事,阿、塞為一事,年、隆又為一事;合言之,則前者為主,后二者為余波。必合而考之,其事始明,其跡自顯。”中皆有實據(jù)。
在雍正繼位的探討中,董老師就遺詔的相關(guān)問題提出個人觀點,即雍正繼位是合法的。之前學(xué)界的一種說法是雍正篡改遺詔繼位,將“十”改為“于”。但問題不是如此簡單,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奏折朱批中“凡地方大小事關(guān)於民情者,必須奏閱”,而在康熙四十二年四月蘇州織造李煦奏折的朱批中“特賜御草書扇二柄賜李煦,扇一柄爾即傳于宋犖。”康熙寫的是“于”而不是“於”,宋犖所上謝恩奏折中抄錄此話,寫的也是“于”。說明大臣也是完全認可這個“于”字的。這意味著,改“十”為“于”是完全可以成立的。雍正若是依據(jù)篡改過的遺詔繼位,那這就是他即位的憑據(jù),是第一等證據(jù),當有人質(zhì)疑他繼位合法性時,他可以再度公之于天下;即便是雍正將篡改的遺詔銷毀了,以后當他感到到需要時,完全可以再做一份出來。事實上雍正任何場合講自己繼位情況時,從未說起過這種遺詔。還有,雍正繼位后,實行了中國歷史從未有過的秘密立儲的做法,若他真的是經(jīng)篡改遺詔而得到皇位的,那么他的這種事先寫好接班人的立儲形式,也為不法之徒提供了最好的篡改機會。所以篡改遺詔的說法不能成立。
隆科多是雍正繼位過程中必須探討的人物。許曾重先生就認為其中記述的隆科多與七位皇子面承末命,也就是聽康熙口述傳位遺詔一事,是雍正論證其繼承皇位合法性的“唯一根據(jù)”。從孟森先生以來,不少學(xué)者都對此做過努力,比如楊啟樵先生經(jīng)考察得出結(jié)論:步軍統(tǒng)領(lǐng)與護駕無關(guān),隆科多始終未帶一兵一卒闖入暢春園,諸皇子從未受到隆武力威脅。董建中老師認為,隆科多要同時滿足五個條件:一,他在大統(tǒng)授受現(xiàn)場;二,他無力掌控場面;三,他與胤禛無密切關(guān)系;四,他位居顧命大臣,沒有篡改康熙帝所指定接班人選的必要;五,他既是康熙帝的“忠臣”也是胤禛的“功臣”。那么,結(jié)論只有一個,那就是隆科多忠實地傳達了康熙立雍正為帝的遺命。
董建中老師還用了臺灣學(xué)者李學(xué)智先生收藏的滿文《上諭檔冊》中的康熙遺言:“……雍親王第四阿哥人……尊貴……我……很像……大統(tǒng)……把……交付……能……我……繼位……坐說了。”此為滿文的漢文直譯,也就是:“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即皇帝位。”如果檔冊為真,那么這道滿文上諭,就是雍正合法繼位的最直接證據(jù)。可是有學(xué)者引用了它,卻又說缺失了由誰繼位的記載。董老師強調(diào)說,有了材料與邏輯還不夠,研究者還要盡量拋開入主之見。
董老師多年來潛心鉆研清宮史,積累和搜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將文物與史料文獻結(jié)合,從歷史信息的碎片中逐步抽絲剝繭,充分使用史料文獻證據(jù),運用各種背景和人物知識,得出的結(jié)論論之有據(jù)、言之有理,公正客觀,這樣嚴謹?shù)闹螌W(xué)態(tài)度和論證方法,是值得我們每位研究工作者學(xué)習(xí)和借鑒的。并且, 董建中老師講座中能夠以幽默風(fēng)趣的語言,縝密詳實的邏輯分析,為我們展現(xiàn)了雍正繼位合法性。使現(xiàn)場觀眾意猶未盡,會后與董老師展開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