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至22日,在科學技術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由故宮博物院、希臘研究與技術基金會電子結構和激光研究所(IESL-FORTH)聯合主辦的“中國-希臘文物保護技術“一帶一路 ”聯合實驗室共建啟動儀式”暨“2021中國-希臘文物保護技術學術研討會”在故宮博物院成功舉行。
中國-希臘文物保護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是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精神,響應《“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推薦下,由故宮博物院與希臘研究與技術基金會電子結構和激光研究所聯合申請,并獲批建設的科學技術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旨在建設文物保護技術領域多學科協同創新與資源共享的國際平臺。作為依托單位,故宮博物院積極聯絡中希雙方11家科研院所與文博機構共同參與聯合實驗室建設,并于共建啟動儀式前就聯合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召開了專題研討會議。會上婁瑋常務副院長代表故宮博物院與中方共建單位簽署了共建協議,王旭東院長還向在京的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了聘書。
共建啟動儀式采用“線下+線上”的形式進行,來自科學技術部、文化和旅游部的相關領導,以及部分共建單位嘉賓出席了儀式,希方與中方京外嘉賓通過視頻方式參會,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兼聯合實驗室主任趙國英主持了本次活動。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代表聯合實驗室依托單位對科學技術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希臘研究與技術基金會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并強調要始終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緊密圍繞中希兩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的共性問題,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擴大多學科協同創新合作,在文物保護技術領域里產生出一批能解決實際問題、有行業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并積極推動成果轉化與共享,支撐文物保護事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文博領域的貢獻。
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司長戴鋼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故宮博物院與希臘電子結構與激光研究所前期的合作成果,并指出聯合實驗室作為中希文物科技合作的開拓者、科研協作的實踐者以及友好關系的親歷者,要著眼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保護人類科學和文明歷史足跡的角度,醞釀聯合研究方向與課題。并保持開放特征,構建合作網絡,加強科研人員交流溝通,高質量地開展合作研究,推動實驗室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戴鋼司長致辭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一級巡視員李蔚表示,聯合實驗室對支撐文化和旅游領域科技發展、促進中希文化交流與合作具有重大意義。并希望聯合實驗室能夠充分利用好兩大文明古國在資源和技術上的互補性,提升兩國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能力,實現合作共贏。努力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優質的國際合作和資源共享的樣板,促進文化科技發展。
希臘政府研究與創新秘書處(GSRI)秘書長阿塔納西奧斯•基里亞齊斯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國和希臘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和友誼源遠流長,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對于兩國的經濟發展與合作尤為重要。希方將持續加強對文物保護研究的政府投入,提高公眾意識,加強技術創新,并進一步加大與中國在政策方面的協調,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交流。
聯合實驗室希方合作單位希臘研究與技術基金會主席內克塔里奧斯•塔韋納拉基斯在線上講話中提到,創新技術的應用、多學科交流、跨領域合作對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至關重要。希臘電子結構與激光研究所在文物激光清洗領域有良好的研究基礎,自2016年起與故宮博物院開展合作,目前已取得豐碩成果。聯合實驗室為中希文物保護技術的深入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希望今后能在文物保護領域與中國開展更加廣泛密切的合作。
儀式最后,在雙方嘉賓的共同見證下,王旭東院長與戴鋼司長一起點亮了象征共建啟動的按鍵。共建啟動儀式的舉行,標志著聯合實驗室在建設過程中邁出了堅實而重要的一步,未來將著力加強自身建設,開展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應用研究、成果轉化與人才培養等工作,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啟動儀式結束后,為期兩天的“2021中國-希臘文物保護技術學術研討會”在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14位來自中國、希臘等國的學者,通過線上結合線下的方式,圍繞“激光清洗與激光光譜分析”“多學科協同考古與金屬文物保護”“文物X射線與光譜成像技術”“文物信息化與數字化保護”四個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