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上午,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光堯老師作題為“從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品看歷代宮廷用瓷”的專題講座。王光堯,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長期從事陶瓷考古與文物保管、展覽研究工作。先后策劃“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明代洪武永樂宣德御窯瓷器對比展”“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展”和“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出版有《中國古代官窯制度》《明代宮廷陶瓷史》和《中國古代官窯制度•二》等。
主講人王光堯老師
該講座為“故宮學人講故宮”系列講座第五期第三講。此次講座由故宮博物院考古部主任、研究館員徐海峰老師主持,故宮博物院故宮研究院和一汽集團紅旗品牌主辦,故宮博物院研究室、數字與信息部承辦。講座在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數字所演播廳)舉行,來自院內外70余名聽眾現場聆聽了講座。
講座現場
講座伊始,主持人徐海峰老師介紹了王光堯老師的學術背景和研究方向。王光堯老師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考古專業。畢業后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他是我國知名的陶瓷專家,也是宮廷典章制度、中外文化交流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致力于運用考古學的理論方法進行陶瓷的研究和實踐活動。王光堯老師先后主持了幾次考古發掘,例如:景德鎮越窯遺址發掘,還有十多年前的國家特大型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蜻蜓龐灣琉璃窯址的發掘。王光堯老師也是故宮博物院近十年來的“走出去考古”以及“中外合作考古”的一個開創者和推動者。他與北京大學一起參加了肯尼亞的考古發掘;從2014年到2019年,組織和參與故宮博物院的印度考古,還有阿聯酋拉斯海馬的海外考古。王光堯老師在陶瓷考古研究方面,特別是官窯陶瓷考古方面作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學術貢獻。此外,王光堯老師還承擔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南京大方寺遺址考古發現與研究”的子課題“出土明代琉璃研究”。這幾年來他策劃組織了幾場非常重要的展覽,在社會和學界產生了積極的反響。近來,王光堯老師新晉當選中國考古學會的常務理事,他還是西北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導師。
接著, 王光堯老師開始講座。講座從六個部分:一、明代以前的宮廷用瓷器;二、明代宮廷用瓷器;三、清代宮廷用瓷器;四、歷代燒造宮廷用瓷器的窯場與生產機制;五、官樣制度;六、壟斷與保證,講解了歷代宮廷用瓷器的特點、產地和來源。
王光堯老師首先介紹了“宮廷用瓷器”的界定標準:1.歷代宮廷遺址和皇陵出土的瓷器;2、有明確記載為宮廷燒造的瓷器;3、有文獻記載被輸入宮廷且使用的瓷器;4、作為文物古董收藏的雖然能納入宮廷瓷器的概念,只能算是宮廷瓷器的一種類別即藏瓷,或陳設賞玩用瓷;5、對唐長安城、北宋皇陵、南宋臨安皇家建筑遺存、南宋六陵和北京故宮的考古發掘表明,宮廷瓷有大量的民窯產品。從陶瓷特點、產地和來源方式的角度,將宮廷用瓷分為土貢時期、命令地方燒造時期、專供時期三個分期:土貢時期,瓷器為貢瓷,生產窯場可以稱為貢窯。相當于唐代以前到北宋中期,不過這種制度的時間上限則無法確知;命令地方燒造時期,瓷器為地方官窯產品,生產窯場為地方官窯,可知者有宣州官窯、潤州官窯、汝州官窯、唐州官窯、鄧州官窯、耀州官窯、處州官窯、饒州官窯、臨安官窯、平江府官窯、余姚官窯……時代約當兩宋時期;專供時期,官窯或御窯瓷器,窯場有汝窯、汴京官窯、修內司官窯、郊壇下官窯、明代御器廠、清代御窯廠,北宋末至清末。
第一部分,王光堯老師以二里頭遺址出土夏代宮廷用瓷、南京大行宮和皇家園出土釉下彩繪瓷、西安郊區隋大業四年(608年)李靜訓墓出土雙龍柄雙體瓶、邢窯碗、黑石號沉船出水瓷器、法門寺出土唐秘色瓷、唐代天復元年(901年)水邱氏墓出土青瓷、遼陳國公主墓出土越窯瓷器、宋太宗李后陵出土越窯青瓷、五代定窯白釉“官”字款碗、五代定窯白釉“官”字款碗、五代宋初官款水丞、五代宋初刻蓮瓣紋盤、定窯孩兒枕、定窯三足尊、定窯劃花缽、汝窯樽、汝窯盤、汝窯洗、汝窯碗、汝窯三足洗、官窯方花盆、官窯葵瓣口盤、官窯葵瓣口盤、官窯七弦瓶、官窯管通式托、官窯葵瓣小碗、杭州出土南宋越窯御用瓷標本、杭州皇宮遺址出土龍泉窯青瓷、元代景德鎮與龍泉窯生產執壺、“使司帥府公用”銘盤等大量文物為例,介紹了明代以前的宮廷用瓷器的特點和來源。
法門寺出土唐秘色瓷
第二部分,王光堯老師通過一系列精彩圖片,介紹了明代宮廷用瓷的來源、特點和產地。如洪武青花云龍紋盤,洪武釉里紅纏枝牡丹紋軍持,明初饒、處二州的產品對比,永樂時期饒、處二州的產品對比,宣德時期饒、處二州的產品對比,永樂青花獅球心壓手杯、永樂青花花卉紋阿拉伯式燭臺、宣德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蓋罐、嘉靖瓜皮綠釉暗花云鳳紋尊、萬歷黃地三彩龍紋盤、鈞窯月白釉出戟尊、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鈞窯天藍釉鼓釘三足花盆托、天藍釉花盆、鈞窯盤、2004禹州鈞臺窯盤、2004禹州鈞臺窯出戟尊、1974禹州鈞臺窯盆托、一組2004禹州鈞臺窯鈞瓷片、新發現的鈞窯雙系扁瓶、明磁州窯暗蕉葉牡丹紋出戟尊、明磁州窯暗纏枝蓮紋葫蘆瓶、明磁州窯暗鳳紋雙耳扁壺等等。
明初饒、處二州的產品對比
第三部分,王光堯老師向大家講解了清代宮廷用瓷器的特點、產地和來源:順治八年江西監察額造的龍紋盤、康熙青花五彩人物紋瓶、康熙斗彩山水人物紋菱花口花盆、康熙御制款紫地琺瑯彩、康熙款豇豆紅釉菊瓣瓶、雍正早期的琺瑯彩(以雍正款琺瑯彩黃地蘭石小碗為例,解說施彩工藝)、雍正中期以后的琺瑯彩(特點是:1、在釉上施彩;2、彩色品種增多)、康熙五彩人物紋碗、乾隆蛋黃釉蓋盒、嘉慶斗彩瓜蝶紋瓶、嘉慶青花云龍紋螭耳瓶等等。
康熙斗彩山水人物紋菱花口花盆
第四部分,王光堯老師介紹了歷代燒造宮廷用瓷器的窯場與生產機制??啥ǖ膶m廷用瓷器生產窯場,從年代來看,唐到北宋晚期以前的各進貢瓷器的窯場:越窯、河南窯、邢窯、定窯、耀州窯、景德鎮窯;北宋晚期到南宋時期:汝窯、定窯、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修內司窯、郊壇下官窯)、低嶺頭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金代:定窯、張公巷窯、耀州窯;元代:景德鎮窯、龍泉窯、磁州窯、鄧州窯等;明代:景德鎮窯御器廠、龍泉窯、磁州窯、鈞州窯;清:景德鎮御窯廠。
汝窯匣缽
第五部分,王光堯老師通過一些精彩照片,介紹了不同時期的官樣制度。如:五代的制瓷官樣:“乾德六年二月上旬造官樣。楊全記用”銘邛窯瓷器印模;北宋越窯瓷器上的三等官樣制——“上”銘瓷片;北宋早期的官樣銘瓷器;清代紅地金喜字紋碗與官樣、明代黃地藍壽字紋碗與官樣;明代花鳥紋蒜頭式瓶與官樣;窯廠恭交官樣的奏折及函套;窯廠隨奏折恭交的梅鹿、仙鶴官樣等等。
五代的制瓷官樣
“乾德六年二月上旬造官樣。楊全記用”銘邛窯瓷器印模
第六部分,壟斷與保證。王光堯老師通過文獻記載、考古現場照片等資料介紹了不同朝代御窯處理落選品的傳統以及明清時期御窯管理情況。
汝窯場打碎集中掩埋的瓷器
主持人徐海峰老師
最后,故宮博物院考古部主任、研究館員徐海峰老師進行了總結和點評:王光堯老師以精美的照片,從原始青瓷到清末的瓷器,帶領大家把中國古代瓷器這個貢御的歷史梳理一遍,兼及御窯制度,以及官樣瓷器等相關問題。
講座結束后,聽眾就“官窯生產的瓷器只作為宮廷禮物嗎?各級政府官員都用的是民窯嗎?如果這樣的話,產量低,窯廠工人的收入怎么得到保障?”“社會上有很多人在研究宮廷瓷器,包括整理清代宮廷檔案,故宮沒有計劃再整理一下檔案?”“龍泉青瓷考古和拉斯海馬考古發掘出的龍泉青瓷瓷片、青花瓷片是什么官樣,如何鑒定?”等問題與王光堯老師進行了更加詳細熱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