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開班式上指出,故宮的明清宮殿建筑群,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寶庫。故宮博物院肩負著保護和傳承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舉辦故宮學與古代建筑營造講習班,是故宮博物院與高校及古建筑保護、研究與管理機構建立密切聯系,加強故宮古建筑研究與保護的重要舉措。講習班旨在溝通儒匠,闡釋、傳承古代建筑營造之學,搶救、傳承這一幾近湮沒的冷門絕學。故宮古建筑的研究、保護和技藝傳承,離不開各界力量的積極參與,希望各位學員通過講習班這個紐帶,與故宮結下深厚的友誼,積極參與到故宮古建筑的保護與研究工作中來,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貢獻力量。
北京金隅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顧昱在開班式上表示,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與北京金隅集團共同搶救、保護了傳承千年的京西琉璃窯廠,簽署了合作協議,致力于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宮博物院與北京金隅集團、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合作舉辦的第三屆故宮學與古代建筑營造講習班,是雙方進一步深入合作的成果,希望今后為講習班的教學活動創造更好的條件,與故宮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關系,和各位學員一道,共同參與到故宮的學術事業中來。
為期15天的培訓,分別在故宮博物院、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進行,共有來自院內外的20位專家學者,從故宮學的學術內涵以及古代建筑營造的空間布局、營造技藝、裝修彩畫、設計手法等方面進行了講授。王旭東院長在題為《敦煌與故宮——不同力量鑄就的文化豐碑》的課程講授中,指出敦煌莫高窟和北京故宮這兩大文化殿堂的形成,源于民間與國家兩大力量的推動,它們是中外文化與中國內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結晶,啟示我們以更加廣闊的胸懷,更加開放的心態,肩負起共同保護傳承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的責任。單霽翔先生在題為《走過關鍵十年:中國大運河—北京中軸線—故宮》的課程講授中,回顧了自己作為一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的心路歷程,講述了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古建筑、大遺址、文化景觀的保護策略,以及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重要意義,指出加強傳統建筑技藝的傳承與人才的培養,是當前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迫切需要。故宮博物院任萬平副院長在題為《清代科舉及科舉建筑》的課程講授中,對清代科舉制度作了系統介紹,指出科舉建筑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一個重要類型,應該加強對這類建筑遺產的研究與保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馮時先生在題為《中國古代建筑與規矩》的課程講授中,對《周禮·考工記》的“匠人建國”篇作了深入闡釋,指出立表測影、觀象授時活動所衍生的規矩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營造學和中算學的基礎,是經學與匠學得以貫通的關鍵,是建筑史研究須予以高度重視的方面。
結業式上,任萬平副院長和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執行董事、經理于海燕女士共同為講習班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第三屆故宮學與古代建筑營造講習班的成功舉辦,對于加強故宮博物院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故宮學的學術發展,加強古建筑研究、保護與技藝傳承,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