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研究院學術講壇第四講:胡素馨教授《關于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歷史考察》
        故宮研究院學術講壇第四講:胡素馨教授《關于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歷史考察》
        故宮研究院學術講壇第四講:胡素馨教授《關于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歷史考察》
        時間:2015-04-22
          2014年8月20日,院第二會議室,德國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中心首席教授胡素馨女士作了題為“關于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歷史考察”的學術報告。來自院內的專家及山東大學、中國美術館等30余人旁聽了報告。余輝研究館員作了學術點評。
          胡素馨教授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利分校藝術史博士,現任德國海德堡大學東亞美術史研究所、東亞學研究中心首席教授。主要研究領域:以中國藝術為重點的亞洲藝術歷史與理論研究;旁及6至20十世紀的日本繪畫、泛亞洲佛教壁畫;著有《視覺動向:中國與中亞的佛教壁畫實踐》(618-960),主編《壁畫與建筑》,梅隆國際敦煌檔案館。
          
          胡素馨教授主要觀點是:
          1937年夏,日本侵略中國是中國藝術發展的轉折點。戰爭將文化的靈魂撕成了碎片,導致的文物、文人向中國內陸深處遷徙,文化界普遍有一種焦慮感:人們擔心中國文化——哪怕是意料中的——也將會受到不可挽回的流失。
          這種憂慮甚至激勵著人們將那些過重的墓葬物品如石碑、雕塑等大規模地運往西南與西北的邊遠地區。最能夠代表文化的文物、最有文化的文人向普遍認為缺少文化的遙遠的邊疆地區遷移,這種物理上的位移是很有趣的文化現象。
          邊疆區域被認為是純粹的,“原生態”及未被現代性觸碰的。文物存放在這里,處于停止流通的狀態,等待激活的那一天。許多躲避戰火的文人擁到邊疆地區,使戰時的邊疆成為極活躍的文化區域,在“禮失求諸野”的信念下,關注西北、西南文化,尋求“中心依賴邊緣來尋找內涵”的文化探求方式。
          張大千與藏族藝術家合作臨摹敦煌壁畫就是在重要的背景下開始的。張大千在甘肅敦煌、陜西榆林組織了30余人的團隊,在兩年的時間里(冬季除外)臨摹了大量的壁畫,包含很稀有的吐蕃壁畫,并在重慶、上海、香港舉辦過展覽,獲得了巨大的聲譽。此時的張大千更像一位民族考古學家。
          戰爭環境下的西北文化活動,使中國的藝術得到了發展,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被創造。藝術家們重新回到那些在傳統上被認為未開化的地方, 並試圖重塑著一個新的世界。在多種文化融合的康巴(川西)、安多(青海東部)以及敦煌(甘肅西部)區域,考古學家、畫家以及人類學家尤其活躍。他們在文化活動中有一種文化凈土的向往。
          胡素馨教授現場回答了聽眾的提問。她說,張大千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證明他自己臨摹壁畫是出于保護文化的目的。張大千認為東北已經淪陷,西南是抗戰的行政中心,而西北有古絲綢之路遺跡及盛唐文化遺存,是唯一可以開展文化活動的地方。對比關山月等其他藝術家臨摹壁畫的活動,胡素馨教授認為,張大千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臨摹的作品是編了號的,其隊伍規模是其他人無法與之相比的。在回答張大千臨摹壁畫也破壞了文物的問題時,胡素馨教授說,張大千比較喜歡早期壁畫,是有過揭掉外層壁畫行為的;張大千臨摹隊伍中有通曉佛教藝術的人才,張后來還曾去印度寺廟查看敦煌壁畫中是否含有印度元素。他做事是認真的。

          余輝研究館員在學術點評中指出:胡素馨教授講座的前半部分是關于文物南遷,是我們故宮人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她的講解讓我們知道國外學者的研究視野。后半部分對于文化遷徙的思考、張大千是民族考古學家的提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張大千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權,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齋名大風堂。生于四川省內江,祖籍廣東番禺。1917年與二哥善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后從曾熙、李瑞清學書畫,1941年赴敦煌石窟臨摹壁畫,開學習敦煌畫之先河,這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亦曾大量臨摹各種流派,如石濤、朱耷、徐謂、陳淳及宋元諸家。其畫風多樣,人物、山水、花鳥皆能,顯示出多才多藝的藝術風范。1949年后遷移海外,先后在阿根廷、巴西、美國居住,1978年定居臺北。

        博士

        官名,始置于戰國。此后,博士官制雖歷代相沿,而職能與前已有所不同。清代欽天監博士為欽天監下屬的職官,專司指示更點。

        考古學

        考古學屬于社會科學,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在各種活動中所遺留下來的遺跡、遺物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

        凈土

        凈土全稱清凈土、清凈國土、清凈佛剎,指佛所居的清凈處所。相對凈土而言,眾生居住之所有煩惱污穢,故稱穢土、穢國。

        文物南遷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我國東北,并進逼華北。為謀文物安全,當時遂有選擇精品遷址儲藏之籌備。文物運輸前,院方向行政院和地方軍政長官發出密電,請沿途保護。路線避開天津,繞道南下,以免遭日軍襲擊。列車全部是鐵皮車,車頂四周均架起機槍,車兩旁逐段有馬隊隨車馳聚,每到一站,地方官派人上車交差。重要關口,車內熄燈。 2月7日 第一批南遷文物起運。古物館452箱,圖書館602箱,文獻館1,064箱,共2,118箱。吳瀛等監運。3月5日抵滬。 3月15日 第二批南遷文物起運。秘書處426箱,古物館384箱,圖書館44箱、文獻館436箱,共1,290箱。俞同奎等監運。21日抵滬。 3月28日 第三批南遷文物起運。秘書處1,013箱又62包,古物館242箱,圖書館477箱,文獻館1,240箱,共2,922箱又62包。程星齡等監運。4月5日抵滬。 4月19日 第四批南遷文物起運。秘書處2,635箱又2包,古物館829箱,圖書館138箱,文獻館1,033箱,共4,635箱又2包。馬衡等監運。27日抵滬。 5月15日 第五批南遷文物起運。秘書處1,534箱,古物館724箱,圖書館154箱,共2,412箱。俞同奎等監運。23日抵滬。 南遷文物總計13,427箱又64包。附我院一同運滬者另有古物陳列所5,414箱,頤和園640箱又8包3件,國子監11箱。 1936年,南京朝天宮文物庫房建成后,南遷文物遂分五批運往南京。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亚洲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91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 亚洲18在线天美|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avtt天堂网手机版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亚洲熟伦熟女专区hd高清|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