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及其建筑簡說——故宮學講壇第二講
        藏傳佛教及其建筑簡說
        ——故宮學講壇第二講
        藏傳佛教及其建筑簡說——故宮學講壇第二講
        時間:2025-04-15

        微信圖片_20250317094354

         

        在故宮這座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殿堂,一場關于藏傳佛教建筑的講座意義非凡。故宮內諸多完整的佛教建筑與佛堂,幾乎清一色為藏傳佛教,因此故宮藏有大量藏傳佛教的相關文物,使其成為藏傳佛教研究的重要陣地。2025年3月28日,“故宮學講壇”系列講座第二講邀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貴祥在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數字所演播廳)作題為“藏傳佛教及其建筑簡說”的專題講座。

         

        王貴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退休)。北京文史館館員、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從事建筑教育、建筑歷史與理論教學與研究40余年,出版西方建筑理論與歷史譯著8部,出版中國建筑史學術專著23部。主辦《中國建筑史論匯刊》、參與創辦《建筑史學刊》。

         

        此次講座由故宮博物院高級工程師、故宮學研究院古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長王南主持,講座由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院主辦,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院、數字與信息部承辦,在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數字所演播廳)舉行,來自院內外80余位聽眾聆聽了講座。

         

        DSC09832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貴祥

         

        DSC09827

        故宮博物院高級工程師、故宮學研究院古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長王南主持

         

        講座伊始,王貴祥教授首先介紹了佛教歷史的大致分期,從公元前4-5世紀左右佛涅槃開始算起,印度佛教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約600年的時間。這三個時期,對中國佛教都產生了一定影響。第一個時期:佛寂滅(一般認為是公元前 486 年)至公元1-2世紀,約600年,原始佛教時期,亦稱部派佛教時期;這一時期的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護持佛教,并有過及佛教史上的三次結集。大約公元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之子摩哂陀長老前往錫蘭傳教,形成以大寺派(后來又出現無畏山派)為主的上座部佛教,后來傳承到東南亞各地,包括我國西南地區的中國南傳佛教(佛教巴利語系上座部)。公元1 - 2世紀至8世紀是佛教發展的第二個時期,這一階段大乘佛教興起。公元1世紀馬鳴菩薩創立大乘學說,公元2世紀龍樹菩薩創立“中觀論”,開啟了以部派佛教大眾部為基礎的大乘佛教時代,持續約600年。此時期也是中國漢傳佛教的大傳播階段,佛教傳入中國后不斷發展,歷經東漢、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直至隋唐,逐漸傳遍大江南北并走向極盛。大量大乘佛典如《阿含經》《法華經》等傳入中國并被譯成漢文,本土化的佛教凈土宗、禪宗也開始形成。公元8世紀至14世紀為佛教發展的第三個時期,此階段佛教密宗興起并走向衰亡。7世紀大乘佛教密宗興起,整合中觀、瑜伽派,吸收印度教咒術,向印度教靠攏,且受伊斯蘭教與印度教擠壓,佛教在印度本土漸趨衰亡。這一時期對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均有影響。漢地密教(唐密)興起,諸多密教經典傳入,“開元三大士”來華推動了唐密發展。隨著密教傳入的大日如來、五智如來等信仰,部分融入后來的漢傳佛教信仰。

         

        隨后,王教授對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及漢傳佛教以及西藏地區佛教的分期展開介紹。關于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有兩種說法,一是西漢末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二是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67年),明帝遣使西域求法。漢傳佛教分期分為初傳時期、鼎盛時期、唐密盛期和中國化時代。

         

        與此同時,西藏地區佛教的傳入也經歷了不同階段。大乘佛教最初傳入西藏與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有關,文成公主帶去兩尊釋迦牟尼造像,尺尊公主與文成公主推動了拉薩大昭寺與小昭寺的建造。松贊干布時期,因苯教教徒抵制、打壓,佛教未在西藏占主導地位,文成公主帶去的佛像曾被埋藏地下約兩個世紀。唐蕃聯姻時,金城公主來到拉薩,再次將佛教帶入西藏,并把重新發現的文成公主所帶佛像移供于大昭寺,促使佛教基本思想與儀式在西藏逐漸萌生。

         

        西藏地區佛教發展簡況分為四個時期。1. 佛教傳入西藏之前(古象雄文化:公元前 4 世紀—7 世紀)2. 初期發展(前弘期:7 世紀—9 世紀中葉)3. 諸宗系發展(后弘期:10 世紀中葉—至今)4. 黃教對蒙古族與滿族的影響。西藏佛教初期發展,在朗達瑪滅佛之前,赤松德贊(khri-srong lde-btsan,742-797年)和赤德松贊(khri-lde-srong-btsan,約789-815年)兩位贊普,延續前任贊普赤德祖贊(khri-lde-gtsug-btsan,704-755年)對佛教的支持態度。鼓勵譯經,先后從長安迎請過一些漢僧進藏。其間金城公主(710年入藏-739年歿)帶去,以及后來的唐德宗(李適[kuo] 742-805年 [779年登基])遣派的漢僧都為西藏早期佛教做出一定貢獻。赤德松贊在任內(唐代),還曾興建噶穹寺(又稱噶瓊寺,或噶瓊多吉英寺,在拉薩南熱瑪崗)。佛教正式傳入西藏始于赤松德贊贊普時期(約789-815年)印度高僧寂護(743年入藏)與蓮花生(8世紀)先后入藏。寂護初入西藏傳承的仍是佛教顯宗基本教理,難以被信奉苯教的西藏民眾折服。最后,寂護向吐蕃贊普建議,延請蓮花生大師進藏。蓮花生是烏仗那國(U-rgyan 或 Uddiyana,今巴基斯坦斯瓦河谷一帶,法顯《佛國記》稱烏萇國,玄奘《大唐西域記》稱烏仗那國)人,以其密教咒術聞名。寂護延請蓮花生本意是希望他以咒術降服吐蕃地區故有苯教傳統。隨著蓮花生大師到來,佛教在西藏初步立足,吐蕃贊普再一次從尼泊爾請回寂護,并開始籌建佛教寺院。這一時期的西藏佛教,一般稱為藏傳佛教前弘期(snga dar)。

         

        清代唐卡中的蓮花生大師像

         

        西藏地區第一座大乘佛教密宗寺院,是寂護與蓮花生來藏后,始建于779年,位于西藏扎囊縣境內的桑耶寺。桑耶寺設計主持者是寂護,據說這座寺院模仿了古印度波羅王朝在摩揭陀(magadha,中印度王國)的歐丹達菩提(Anantapur)的基本格局,并采用了佛教思想中所描繪的世界結構作為寺院空間的創作原型。

         

        桑耶寺內中心為一座三層高的大殿,稱為烏策大殿

         

        接下來,王貴祥教授詳細的闡述了西藏佛教不同時期的發展歷史及代表寺廟建筑。

         

        一、朗達瑪滅法與佛教復興

         

        唐天寶十四年,吐蕃王朝內部信奉苯教的貴族開始滅法,將大昭寺改為屠宰場,埋入文成公主帶來的佛像。9世紀中葉,朗達瑪贊普時期,地方勢力為恢復苯教勢力,對佛教進行大規模打壓,史稱“朗達瑪滅法”。寺院門被封砌,佛造像被損壞,許多僧人四散逃離。朗達瑪滅法70余年后,西藏西部王室努力使佛教獲得新動力,開創了藏傳佛教后弘期。

         

        壁畫中表現的朗達瑪滅佛事件

         

        二、西藏佛教后弘期(10世紀中葉 —— 至今)

         

        朗達瑪滅法事件(約在841年),在西藏佛教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人們將朗達瑪滅法之前時代,稱為藏傳佛教前弘期;將朗達瑪滅法之后歷史,稱為藏傳佛教后弘期。西藏佛教后弘期(phyi dar)漸漸形成一些各具特征的宗教派別。

         

        一方面,以講論、弘傳大乘經論為主的顯教宗派;另一方面,以修持、傳承密乘教法為主的密教宗派。總體上觀察:西藏佛教脫胎于大乘佛教密宗教法。盡管早期西藏佛教中出現過一些顯教派系,自15世紀漸趨興盛的重要派系,包括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中的主要部分,都是密教派系。10世紀晚期至11世紀初,東印度僧人阿底峽來到西藏,其弟子種敦建立熱振寺,成為藏傳佛教噶當派的雛形。噶當派強調顯密圓融與戒律修持,教義后被宗喀巴吸收,成為格魯派的理論基礎。

         

        西藏林周縣熱振寺近景

         

        三、西藏佛教諸宗系發展

         

        西藏佛教在發展初期形成多宗派林立的景觀,各宗派因傳承與修持的密法不同,依據的典籍分為新、舊兩類密咒。從西藏佛教史角度觀察,先后出現的密教宗派大致分為:寧瑪派(rnying ma-pa)、噶當派(bka’-gdams pa)、薩迦派(sa-skya-pa)、噶舉派(bka’-brgyud)、格魯派(dge-lugs-pa)等,及一些曾經出現過的,但漸趨消亡的小宗派,如希解派、覺域派、覺囊派等。

         

        1、寧瑪派宗系及其寺院

         

        寧瑪派形成于11世紀,以修習與傳承舊譯密教為主,傳自8世紀的蓮花生大師。其代表性傳承家族有三素爾、龍欽繞絳。該派組織渙散,教義駁雜,部分人依靠法術活動,部分人傳承經典與伏藏。寧瑪派寺院在前藏有多吉扎寺、敏珠林寺等,西康地區有噶陀寺、佐欽寺、西欽寺、西欽寺。18世紀初,西藏寧瑪派受蒙古準噶爾部侵襲而衰微,西康地區成為其中心。

         

        寧瑪派僧人的著裝

         

        西藏貢嘎縣多吉扎寺現狀外觀

         

        西藏扎囊縣敏珠林寺現狀外觀

         

        四川白玉縣 噶陀寺 現狀外觀

         

        四川甘孜 佐欽寺 現狀外觀

         

        2、噶當派宗系及其寺院

         

        由印度高僧阿底峽傳入,經藏僧種敦創立。噶當意為教與訓誡,強調對僧徒的指導。種敦創建熱振寺,形成噶當派本寺,其弟子博多哇、甲怯喀巴等也建立了眾多寺院。桑浦寺在顯密兩方面對藏傳佛教產生影響,15世紀后,噶當派融入格魯派。

         

        3、薩迦派宗系及其寺院

         

        薩迦派創于11世紀,13——14世紀在西藏和全國宗教事務中占統治地位。1073年在薩迦創建薩迦寺,因其寺內外墻壁涂青、紅、白三色,俗稱“花教”。薩迦五祖之第四祖八思巴與中央政府保持密切聯系,為忽必烈授密教灌頂之禮。元帝國消亡后,薩迦派地位消退,15世紀后半葉又創建了那爛陀羅寺、哲域結蔡寺等。

         

        薩迦寺內庭院局部

         

        西藏日喀則薩迦縣薩迦寺現狀外觀

         

        印度那爛陀寺遺址

         

        4、噶舉派宗系及其寺院

         

        噶舉派,本名為噶舉(bya’-brgyud),也可稱作噶爾舉(dkar-brgyud)。修行者身著白色僧裙,重視密法修習,強調師徒口耳相傳。有香巴噶舉和塔波噶舉兩個傳承系統。香巴噶舉創始人是瓊波南交,創建了葭寺和桑定寺;塔波噶舉創始人塔波拉結創建崗波寺,其重要分支噶瑪噶舉采取活佛轉世相承最早,有黑帽系和紅帽系。紅帽系因十世卻朱嘉錯勾結廓爾喀入侵后藏,被清廷禁止轉世。噶舉派還有蔡巴噶舉、拔戎噶舉、帕竹噶舉等支系,各支系建有眾多寺院。

         

        噶舉派寺院山南地區的桑定寺

         

        西藏加查縣崗波寺現狀外觀

         

        5、格魯派宗系及其寺院

         

        藏傳佛教格魯派是藏傳佛教后期影響最大的教派,創始人宗喀巴是著名宗教改革家。他主張僧人嚴格遵守戒律,1409年在拉薩舉辦傳招法會,創建甘丹寺。宗喀巴及其弟子創建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侖布寺成為黃教主寺。達賴喇嘛和班禪活佛轉世系統也在這一時期確立。三世達賴索南嘉措與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交往,使蒙古民眾改信黃教,增強了藏蒙文化聯系。

         

        西藏拉薩甘丹寺現狀外觀

         

        西藏拉薩哲蚌寺現狀外觀(局部)

         

        拉薩色拉寺

         

        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現狀外觀

         

        四、黃教對蒙古族與滿族影響

         

        蒙古民族對黃教的信奉始于俺答汗。1578年,俺答汗與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在青海會晤,索南嘉措勸說蒙古貴族廢止落后習俗,獲得蒙古人好感。俺答汗大力宣揚黃教,使其在蒙古族地區廣泛傳播,內蒙古地區建造了許多黃教寺院。明代晚期,藏傳佛教格魯派通過蒙古傳播到東北滿族地區。后金努爾哈赤尊囊蘇喇嘛為師尊,康熙初年創立蓮花寺。清代定都北京后,對藏傳佛教采取保護措施,迎請達賴、班禪進京,在北京、熱河、五臺山等地建造眾多藏傳佛教寺院,章嘉活佛在京城也有重要影響力。因為章嘉活佛與清廷密切關系,清代佛教格魯派及其建筑在京北京、熱河、五臺山,取得不可小覷成就。據清代《理藩院則例》載,清代前期在京注冊的藏傳佛教寺院就有30余座。其中包括,雍和宮、弘仁寺、嵩祝寺、福佑寺、妙應寺、梵香寺、大資善護國寺、嘛哈噶喇寺、長泰寺、慈度寺、資福寺、西黃寺、匯宗寺、東黃寺、普度寺、普勝寺、慧照寺、大清古剎(察罕喇嘛廟)、化成寺、隆福寺、凈住寺、三寶寺、三佛寺、圣化寺、慈佑寺、永慕寺、大正覺寺、闡福寺、崇福寺、寶諦寺、正覺寺、功德寺等。在傳統的漢傳佛教圣地五臺山,自元代以來,在歷代帝室,特別是清代帝室的推動下,使藏傳佛教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五臺山以菩薩頂真容院(文殊寺)為中心,有8座藏傳佛教寺院,如:玉花池、壽寧寺、金剛窟、涌泉寺、七佛寺、三泉寺、善財洞、普安寺等。而在清代夏都熱河(承德),也建有包括: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普樂寺、安遠廟、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及殊像寺、珠源寺、廣安寺、羅漢堂、廣緣寺等11座藏傳佛教寺院。

         

        北京雍和宮萬福樓外觀

         

        五臺山菩薩頂真容寺山門

         

        承德普樂寺外觀

         

        在講座最后,故宮博物院高級工程師、故宮學研究院古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長王南總結說:王貴祥教授系統梳理了從佛教歷史到藏傳佛教的發展脈絡、教派特色與建筑風格,故宮的藏傳佛教建筑和文物都展示了豐富內涵與獨特魅力,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當下,深入了解藏傳佛教文化,對促進民族團結、文化傳承意義重大。正如講座所呈現,藏傳佛教在歷史長河中與中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激勵我們進一步探索與傳承這一珍貴文化遺產。

         

        DSC09838

        講座現場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婷婷亚洲天堂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婷婷亚洲天堂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