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此次會議的核心是討論怎樣盡快構建一部故宮建筑史。在古建所成立之初,晉宏逵所長便提出整合故宮的研究力量,構建故宮古建筑專史,但限于科研人員不足,一直未能啟動。近些年古建所開展了一些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目前具備了啟動的條件。
晉宏逵所長從必要性和重要性兩方面強調了故宮建筑史研究的意義:
首先,此課題承載了前輩的希望。故宮是中國建筑史研究開始的地方,中國營造學社從故宮出發,從讀懂《工程做法則例》開始,構建中國建筑史。如今正應延續前輩遺留的課題,致敬前輩。古建所近期組織出版的《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筑實測圖集》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意義。
其次,故宮古建筑的保護和研究亟需此項工作。故宮建筑史研究是古建筑保護和研究的基礎工作,從1930年開始,至今尚未完成。
再次,此課題旨在構建詳實、可信、完整、系統的故宮建筑歷史。截至目前,很多研究成果尚無法得出確信的結論。對于故宮建筑的年代,大都限定在一個大致的區間。我們應當朝著準確的斷代結論努力。
對于本課題具體的組織方式,晉宏逵所長給出了他的建議:與會的部處安排專人參與,組建大木、瓦石、油漆彩畫和內檐裝修四個分課題組,按照梁思成先生文獻和實物相對照的方法推進研究工作,以老帶新,加強梯隊建設,制定科學合理的研究計劃。各分課題組如果需要聘請客座研究員,首先應在現有專家庫中選擇,如不能滿足,則按照《故宮博物院外聘專家管理辦法》執行。
方遒副所長表示:推進該課題主要涉及人員和經費兩方面的問題。現階段可通過項目和課題的方式來解決人員和經費問題。項目可以通過各部處納入自己的年度計劃。課題包括院課題、省級課題、國家課題等。 院內課題由本院職工負責申請;級和國家級課題鼓勵本院和本院的客座研究員共同申報。
在工作中,希望大家秉持研究思維,在工作計劃中開展研究,帶著問題去工作,努力實現“一項工作,多重成果”。
宮廷部副主任王子林建議:古建史研究應當與宮廷史研究結合起來,二者相互支撐、相互促進,能夠使研究成果更加全面、準確,避免“各自為政”造成的不必要麻煩。
古建部研究館員張淑嫻提到,內檐裝修研究起步較晚,關注此項內容的學者不多,經過多年的檔案查詢和實物比對,故宮清代建筑特別是乾隆朝及以后的內檐裝修脈絡比較清晰。但是清早期及明代由于圖紙檔案缺失、實物被破壞,開展研究較為困難。不過相信在古建所的平臺下,循序漸進,終會取得一定的成果。今后如有出版計劃,建議能有統一的體例。
賈京健副處長表示:古建所可以作為相關科研工作的牽頭機構,工程管理處會積極配合各項工作。
石志敏研究館員提到,課題的關建在于實施。他建議以區域為單位開展研究。從某一完整的區域入手,搜集歷史檔案、實測圖紙等基礎資料之后,推進建筑史、建筑工藝、宮廷史等各類研究都會水到渠成。這種方式不但可行,而且高效。
趙鵬副主任表示:課題研究的總體思路非常重要。以區域為單位推進研究是容易“落地”的方式,如果能在宏觀規劃的指引下進行會更好,從而避免成為“拼貼式”研究。具體到故宮而言,“普查性”的研究成果十分必要,編制一套建筑史圖,然后逐步修改完善,是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在頂層設計的框架下,只要“動起來”就是好的。
楊紅研究館員提到:課題總體框架十分重要。故宮建筑史研究可包括多個分項,在每一個分項研究中又可以分為若干個子項研究。研究中可以從大木、瓦石、裝修、彩畫、裱糊、油飾等分項入手,最后把總體框架充實起來,就像搭積木一樣,越壘越高。另外,故宮所有建筑目前尚無確切的斷代年表,她計劃梳理一套故宮所有建筑的內外檐彩畫斷代年表。
北京大學徐怡濤老師表示很高興參與此次會議。故宮近些年實施的研究性保護項目與北大提倡的強調研究優先,以研究指導保護和利用的理念非常吻合。從建筑考古學角度來看,斷代需要大量的實例支撐。北大之前從斗栱入手,已經對北京地區官式建筑進行了研究,有一些初步的結論。故宮有龐大的建筑實例,在實施保護工程的過程中,校驗上述結論,能夠逐漸提高斷代精度。通過對山西實例的驗證,目前的斷代誤差可以保證在三四十年內,相信在故宮會更小。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愿意在這個領域與故宮古建所開展合作。
會議達成以下共識:
一、開展故宮建筑史研究課題必要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