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3月26日下午長沙簡牘博物館座談會現場
26日下午和27日下午,王素所長帶領文秘呂冠軍,北京師范大學張榮強、徐暢,《中國書法》雜志社張永強、蘇奕林,西泠印社出版社徐煒,先后兩次赴長沙簡牘博物館,與館長李鄂權,原館長宋少華,副館長毛志平、楊亞峰,保管部主任雷長巍及研究人員楊芬、蔣維、熊曲等舉行了座談。
會議首先商談《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最后兩卷整理與善后等工作。《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共有11卷,王素所長承擔的最后兩卷,即第10卷《竹簡[玖]》和第11卷《竹木牘》,前書已于2017年3月發稿,后書正在按部就班整理中。而長沙簡牘博物館希望在前書后面附錄“別冊”一冊,內收6000枚殘斷竹簡的圖版和釋文,后書后面增加“附錄”部分,內收“田家莂”殘斷大木簡約80枚的圖版和釋文。這無疑給項目組增加了工作量。經反復磋商,并與遠在北京的文物出版社溝通,最后王素所長決定接受這兩項新增工作,并安排:前書“別冊”圖版和釋文由中國社科院簡帛研究中心主任鄔文玲覆校,后書“附錄”圖版和釋文由徐暢覆校。由于前書早已發稿,為了不影響出版進度,前書“別冊”的覆校工作需要提前進行。后書仍維持徐暢初編、鄔文玲覆審、王素所長終審的既定程序,只是“附錄”的覆校工作亦需提前進行。
圖二 3月27日下午長沙簡牘博物館座談會現場
會議接著商談北京師范大學、故宮古文獻研究所與長沙簡牘博物館簽署“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再整理與再研究”項目合作協議。張榮強首先提供了一份合作協議草本。該協議草本充分考慮到各方的責任與權益。長沙簡牘博物館領導表示滿意。大家一致認為:《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一書從整理到出版已經走過二十多年,剩余幾卷的整理與編撰也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相關出版工作在兩三年內可以告竣。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新研究成果的不斷涌現,出土文獻的再整理與再研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也不例外。北師大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是簡牘整理與研究的重要陣地,故宮古文獻研究所更是出土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重鎮,由這兩家單位與長沙簡牘博物館合作對《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進行再整理與再研究,是這項工作成為優質的重要保證。而早日簽署項目合作協議,有利于三方提前運籌和操作,為幾年后正式申報國家重大項目留下運作空間。大家商定,將在合適的時間,正式簽署項目合作協議。
圖三 王素所長在長沙簡牘博物館指導《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整理工作
會議最后商談《中國書法》雜志社、西泠印社出版社與長沙簡牘博物館合作編輯出版《長沙簡牘博物館藏走馬樓吳簡書法選粹》事宜。早在2014年,《中國書法》雜志社就與故宮古文獻研究所和長沙簡牘博物館合作,出版了兩期“長沙東吳簡牘書法特輯”(正、續,第5、10期),刊登了五篇論文:王素所長、宋少華館長聯名的《長沙走馬樓吳簡書法綜論》、楊芬《長沙走馬樓吳簡中的隸書遺韻》、蔣維《從長沙走馬樓吳簡看楷書的發展源流——兼談三國孫吳地區早期楷書的演變特點》、熊曲《長沙走馬樓吳簡行書探析》、駱黃海《長沙走馬樓吳簡草書形態初探》。在書法界引起強烈反響!隨著《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的繼續公布,書法界對吳簡書法的關注度更加強烈。有鑒于此,《中國書法》雜志社希望在本刊2014年兩期原有圖文的基礎上,再次聯合原班人馬,強化并升級原有內容,編輯《長沙簡牘博物館藏走馬樓吳簡書法選粹》,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精印出版。在王素所長的協助下,經過磋商,《中國書法》雜志社、西泠印社出版社與長沙簡牘博物館就新書冠名與出版、增收吳簡數量、吳簡釋文與定名以及論文的收錄與增補等問題達成重要共識,并商定由王素所長對書稿質量總體把關。
王素所長此次長沙之行,有力地推動了本項目善后工作及相關后續工作的開展,同時為長沙吳簡書法研究打開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