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明清宮廷史的深入研究,加強藉由宮廷文物、遺跡等形象史料探討明清宮廷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問題,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宮廷史對比研究,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室、《故宮學刊》編輯部與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文化史研究室聯合舉辦的“形象史學與明清宮廷史學術研討會”,于2017年4月13至14日在我院兆祥所召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澳門理工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韓國檀國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博物院、山東省博物館、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明史學會、北京畫院、科學出版社、中國地方志編纂辦公室、十三陵特區管委會等海內外二十余所高校、科研文博機構約50位專家、學者參會。
開幕式由故宮博物院《故宮學刊》執行主編趙中男主持,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凱、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趙毅、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朱滸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鄭欣淼院長在開幕詞中,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討會的學術意義。此次研討會是故宮博物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首次合作舉辦的大型學術研討會,無論主題還是會議的合作方式,均為學界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與合作平臺。本次會議以“形象史學”為研討主題,既不同于以往的歷史研究,也與傳統的美術史研究有所區別,這也為今后的明清史研究工作,從方法論上尋找到新的研究視角和突破口。鄭院長強調,明清史研究,尤其是明清宮廷史研究一直以來都是故宮博物院學術研究的重點工作,經過十余年來對故宮文物藏品的重新清理和點查,又發現一大批涉及宮廷禮制、政治、生活、中外交流等多方面的文物遺存,這為更系統、更深入的探討這批形象史料與宮廷禮儀空間、明清歷史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認識。故宮博物院希望通過與社會科學院在學術上的合作,為明清史的研究工作開創新的發展形態,并以此為契機,吸引更多學術機構和社會力量加入到這一工作中來。此外,鄭院長也肯定了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在學術研究上取得的豐碩成果,尤其是《明代宮廷史叢書》兩批20余部著作的陸續出版,極大推進了故宮博物院明史研究的學術積累;隨著故宮文物南遷研究所、世界文明古國研究所、影視研究所、鐘表研究所、宮廷原狀研究所的相繼成立,故宮研究院已成立了20個獨立研究所,以此希冀加強院內外學者和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進故宮博物院的學術發展。
參加開幕式的嘉賓均對此次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并充分肯定了故宮博物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舉辦會議的合作模式。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凱先生首先指出,故宮博物院十余年來所開展的明清宮廷史的研究工作,不僅出版了一大批學術質量頗高的研究著作,同時也使明清宮廷史的研究突破了以往宮廷政治史的研究框架和范式,從更為多元化、多層次的視角來探討明清宮廷史問題。另一方面,此次會議提出的“形象史學與明清宮廷史”的主題,將學界的視角從傳統的檔案、史料轉向并不被重視的碑刻、器物和繪畫,這些新的形象史料不僅可以填補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和空白,還可進一步窺探其自身在整個歷史構圖中的地位和意義,這無疑為明清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領域和范圍。此外,徐凱先生還指出,應在明清宮廷史的研究過程中關注東西方宮廷史的比較研究問題,借鑒西方宮廷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以此進一步擴寬明清宮廷史的研究思路。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趙毅先生在發言中指出,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所舉辦的各類明清宮廷史研討會,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取得了矚目成績,已經成為明清史學界一股不可忽視的學術力量。而這正得益于故宮博物院在兩任院長的長期支持和推動下,一直堅持推進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并將宮廷史研究從政治史擴大到社會史、文化史、生活史等領域,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和成就,也為學界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朱滸先生在發言中談及了明清史研究的特殊性及其未來的發展前景。明清史研究由于材料的豐富性,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用于材料的整理、搜集和解讀,但同時也能借此擴大明清史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隨著將圖像、器物作為新的文本資料納入到歷史研究范圍中,并在新文化史、新社會史領域中得到更多的開發和應用,使原本零碎的文本碎片與其背后的歷史內容相融合,從而得以形成更加連貫、豐富、立體的歷史解讀。這次會議也正以此理念為發端,力求轉換傳統的歷史研究視角,對以往的歷史研究進行重新的梳理和認知。
大會發言階段,各位學者結合不同的學科背景,利用圖像、建筑、圖籍、器物等不同形式的形象史料,探討了明清宮廷史的相關議題,并多嘗試從形象材料的局部切入,深入到背后的歷史背景中予以深入討論,內容涉及宮廷繪畫、宮廷禮儀制度、宮廷政治、宮廷教育、宮廷建筑、宮廷外交、宮廷服飾、文物遺存等多個方面。其中,明清宮廷中的繪畫圖像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劉潞、劉彧嫻的《論崇慶皇太后〈萬壽圖〉的繪制》一文,結合清宮檔案對此畫的相關記錄,對其繪制經歷及繪制特點進行了詳細剖析,進而探討了六旬《萬壽圖》在七旬萬壽時進呈的特殊背景,以及畫面描繪與實際路線相互矛盾的深層原因。為探知乾隆時期大量紀實性繪畫的創作和繪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向。朱賽虹同樣關注清宮中的紀實性繪畫,在其《紀實性版畫為何在清宮得到階段性發展》一文中,著重討論了清宮“殿版畫”中的紀實性版畫。這類清廷拓展的全新繪畫類型,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人物、文明與自然景觀,更起到“以圖證史”的功能和文獻價值。在此基礎上,作者又進一步分析了清代出現紀實類版畫的時代因素和帝王個人因素,以及明清兩代朝野所不同的創作旨趣和目的。此外,趙晶在其《周全及其〈獅子圖〉研究——兼談明代成、弘時期的獅子貿易》一文中亦對紀實性繪畫予以關注。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周全所繪《獅子圖》是畫家僅有的兩件存世作品之一,該文通過對畫家生平的梳理,考證出畫家的生卒年和官職狀況,并以此結合明代獅子貿易情況,分析出了此幅作品的創作時間及其背后的歷史事件,該圖與明代永樂時所繪《麒麟圖》、正統時所繪《瑞鴇圖》均屬于宮廷畫家奉命而作的紀實性繪畫,通過對此圖的研究,亦對明代獅子貿易情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吳美鳳的《清太祖努爾哈齊畫像略考》,基于存世努爾哈齊畫像樣貌不一的現狀,嘗試融入中國傳統對圖像和表現模式的詮釋方法,兼以西方藝術史界的圖像學理論,從畫像、典籍、文獻史料等多個角度探討各種畫像中最符合和接近歷史原貌的一類。
明清時期的歷史建筑作為一種視覺形象,同樣得到諸多學者的關注。陳捷《漢藏交融化凈土——智化寺神圣空間的意義塑造》一文,探討了智化寺造像、法器、彩畫等元素的設計與塑造凈土信仰主題之間的關系問題。作者通過對各類元素涉及的宗教思想、組織邏輯和表達手法的分析,闡釋其對毗盧遮那佛化現場景的呈現、各殿彩畫曼荼羅等級的劃分等空間意義的建構。卞利《明世宗與齊云山道教設施的開發建設》一文,從對齊云山歷史、地理與宗教背景的發掘、明世宗遣使求嗣過程與結果的梳理,以及明世宗求嗣禱應后齊云山的開發與建設三個方面切入,全面敘述了明世宗與齊云山道教設施的開發建設過程,并探討了最高統治者在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偏好對地方名山建設開發中的作用。王歡的《基于清代匠作則例的宮苑建筑裝修樣式研究》一文,基于前人多集中于從實物、圖樣切入對清代宮苑建筑進行實證研究的狀況,作者嘗試從文本入手,通過研讀清代匠作則例中裝修相關內容,輔以現存實物和圖樣,從形式類別、設計方法、制作工藝、風格藝術和文化內涵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統地研究清代宮苑建筑的裝修樣式,呈現營造文本中的裝修樣式形象,進而探討清代宮苑營造的經驗和規律。
此外,本次會議中亦有多位學者利用考古出土材料和傳世文物材料為著眼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討論。趙中男《淺議田義墓藏石刻的價值與意義》一文,對北京西北地區出土的田義墓石刻進行了細致梳理,指出這批石刻材料不僅反映出民間文化的發展和明代后期宮廷工藝的進步,還反映出田義本人特殊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從中亦可見出明代后期宮廷風氣的追求變化,以及宮廷與民間、宗教等文化的相互融合趨勢。劉少華的《佛與日常生活:明定陵出土生活用品中的佛教元素》一文,系統考察了明定陵出土的大量生活用品,包括被褥、衣物、首飾、餐具等,其中多數均裝飾了帶有佛教元素的圖案,種類涉及經文、梵文、“佛”字、卐字、八寶、蓮花、立佛、觀音等。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探討了明代宮廷的崇佛傳統以及佛教對宮廷生活的滲透和影響。蔣群、崔然宇的《魯荒王墓出土袍類衣服的定名及著裝順序》一文,針對魯荒王墓中出土的袍類衣服進行系統研究。該文在利用中國文獻如《明史·輿服志》、《大明會典》、《三才圖會》及《元史·輿服志》等資料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參考了朝鮮王朝前期的國王服飾以及《朝鮮王朝實錄》里收錄的明皇帝敕書及相關文獻。由此,對魯荒王墓中袍類衣服的名稱、各部件的稱謂以及此類衣物的著裝順序進行了綜合考察和分析,為明代皇帝及諸侯相關服飾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孫召華《清宮編鐘制作與使用考辨》一文,通過細致耙梳《清會典》、《清實錄》以及造辦處檔案等文獻,并與現存編鐘實物相互印證,考察有清一代宮廷編鐘制作的歷程,進而對不同形制、紋飾的中和韶樂編鐘的使用場合進行辨析。在此基礎上,結合現存實物材料,揭示《皇朝禮器圖式》、《大清會典圖》等文獻中的失載、誤載問題。
閉幕式由《故宮學刊》編輯部執行主編趙中男主持,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尚剛、南開大學歷史博物館館長劉毅出席閉幕式并講話。發言嘉賓高度評價了此次研討會取得的豐碩成果,將形象史學的概念與明清宮廷史的研究相結合,不僅突破了原有的方法論和討論范疇,同時能夠充分利用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豐富文物資源,由此將我國的宮廷史研究推進至一個新的階段。另一方面,無論是宮廷史研究還是形象史學研究,在方法論和學科理論上亦有豐富的討論空間,對其概念、范疇、方法的界定,同樣值得進一步深化和探討,這也將成為今后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
此次會議是故宮博物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舉辦的學術研討會,會議以“形象史學與明清宮廷史”為主題,旨在充分利用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資源,以及兩所科研單位的學術資源優勢,推進相關研究工作。參加此次會議的嘉賓不僅有來自國內明清史和文博學界諸多專家、學者,也有來自國內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宮廷史和藝術史研究學者,各位的發言從不同視角、學科背景出發,探討形象史料及其背后的歷史問題,極大拓展了明清宮廷史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同時也體現出這一研究趨勢的廣闊發展前景。故宮博物院也將繼續努力,積極與其他科研單位合作,組織匯聚各方研究資源,搭建良好的學術交流平臺,推動明清宮廷史研究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