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至28日,故宮考古研究所赴江西省
景德鎮、南昌、樟樹三市進行考察,并商洽相關考古發掘與保護合作事項。
4月24日,在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觀摩去年10月至12月,我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合作發掘景德鎮明清御窯遺址出土的瓷片標本,并就今年
御窯廠遺址的發掘范圍與面積進
行商談(圖一)。隨后,考察了御窯廠遺址公園內的考古工地(圖二)。
圖一
圖二
4月25日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徐長青所長陪同考察了南昌市新建縣墎墩漢墓的發掘情況(圖三)。墎墩山海昏侯陵墓主人由王到皇,再到侯,其身份的特殊性在我國歷史上屬特例;海昏侯陵是我國南方地區第一次發掘的唯一一座帶有真車馬陪葬坑的大型漢代列侯墓葬;海昏侯陵發現了以侯和侯夫人墓為中心的各類地面建筑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布局最完整的漢代列侯陵園;海昏侯陵所揭示的國都、陵墓區、貴族及平民墓葬區的完整布局,在我國的
考古學史上還是首次,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
圖三
4月26日上午考察樟樹市筑衛城遺址(圖四)。該遺址于1947年10月被發現,是江南印紋陶遺址“核心”地區的一處較為典型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著名遺址,因“筑城以自衛”而得名。它延續時間長,包括新石器時代、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戰國六個時期的文化堆積,上限距今約4500年。該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時期大型土城之一。
圖四
4月26日下午考察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圖五)。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的考古發掘,是我國首次規模最大的道教遺址發掘,考古遺跡揭示的以龍虎門——玉皇殿為中軸線的建筑群基址,與清代寫實畫家關槐的《龍虎山鳥瞰圖》以及婁近垣《大上清宮全圖》所繪吻合,說明現考古遺跡就是大上清宮明代遺存,是北宋以后龍虎山道教祖庭的主體。現存的建筑遺跡體現了明代完整的宮觀建筑布局,是我國南方地區迄今所發現的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元明清皇家等級的宮觀建筑遺址,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宮觀建筑實例,為我國古代宮觀建筑規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圖五
4月27日參加了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與故宮博物院召開的座談會,會議就雙方合作框架協議的進一步落實進行研討(圖六)。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市委書記劉昌林,市領導史文斌、黃康明、余樂明、熊皓,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王上海副所長等出席座談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史文斌主持會議。
單霽翔首先介紹了故宮博物院近期在強化院地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并詳細交流分享了故宮在建筑設計、安保安防、文創產品研發、人才培養、文化傳播等方面的經驗。他表示,“景德鎮里里外外都是寶貝”,協議的簽訂是一個嶄新的開始,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雙方要繼續積極落實協議內容,故宮博物院也將發揮自身的特色優勢,進一步深化與景德鎮全方位合作,為景德鎮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劉昌林指出,雙方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對景德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進一步促進景德鎮繁榮文化事業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希望通過雙方強強聯合、共謀發展,充分弘揚和挖掘陶瓷文化內涵。為更好地落實雙方合作框架協議,景德鎮將與故宮博物院繼續就加快陶瓷科技保護基地建設進行磋商,搭建集陶瓷非物質文化傳承交流、陶瓷人才培訓、文創產品研發、考古工作站等多元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實現共同發展,打造合作共贏的新起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史文斌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單霽翔院長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對故宮博物院以及耿老等老專家關心支持景德鎮文化事業發展、御窯大遺址保護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圖六
4月28日參加了景德鎮市申遺專家論證指導會暨德鎮御窯廠遺址博物館深化設計方案討論會。會議由景德鎮市政府副秘書長李雪海主持,副市長熊皓先介紹了御窯廠的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余樂明介紹了申遺存在的困難與問題;然后由熊皓介紹御窯廠遺址博物館設計基本過程情況;設計方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崔光海PPT演示設計方案;最后由李季、王光堯等專家學者和領導發表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