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本項目被立為“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批準號為(12&ZD137)。首次資助經費金額72萬元,續撥滾動經費80萬元,共計152萬元。至2018年6月,已開支經費約112.3萬元,剩余經費約39.7萬元。
本項目由故宮博物院領銜組編,下設10個子課題組,分別由文博考古與高校、社科院等單位承擔,計劃搜集整理陜西、江蘇、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北京、寧夏等省市自治區1949年后出土的歷代墓志,并出版墓志類圖文合璧圖書10卷20冊。至2018年,已出版標志性成果圖書2卷4冊,正在覆審校樣1卷2冊,即將編定發稿1卷2冊。
同時,總項目組通過調研也了解到,社科基金轉撥的科研經費,子課題組早已用完,地方財政的支持也很有限,因滾動經費難以跟進,致使后續的整理工作開展緩慢,特別是全部資料需要進行數字化處理,半數子課題組希望能夠在經費方面,繼續給予一定支持,以便加快整理進度,按計劃交稿出版。本項目選題重大,研究周期長、帶有工程性質,要做到順利完成,子課題的基礎工作(搜集、拓片、拍照、整理)十分重要且必須做好。
2018年7月下旬,考慮到本項目的這種特殊性,總項目組經與部分子課題單位科研部門協商,并得到他們的同意,擬將目前剩余經費中的17萬元,作為科研經費分別轉撥給4個子課題,同時請示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并依要求填寫項目《重要事項變更審批表》,按程序上報審批。8月中旬,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專家評審,總項目組上報的項目重要事項變更申請,通過評審獲得批復。相關的“批復”文件,由中央黨校科研部轉故宮科研處。
此次獲得資助的4個子課題組,分別是《新中國出土墓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負責的《山西卷》[壹]、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負責的《河北卷》[貳],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的《寧夏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負責的《陜西卷》[肆]。同年9月,總項目組按照社科基金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依據“批復”起草故宮與上述責任人單位《合作編集協議之補充協議》以及撥款的請示,提交故宮科研處按程序報送審批。在故宮各級領導和科研處、法律處、財務處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4個子課題組責任單位的有效配合下,11月底,4份“工作協議”均簽署完畢,其中3家單位已按要求開具發票,完成撥款手續。
2019年3月,最后1家單位的撥款手續,也順利完成。接下來,總項目組將依雙方簽訂的“工作協議”,加強與子課題組的聯系和監督管理。為保證項目后續出版工作的順利進行,亦擬在2019年繼續申請項目滾動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