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上午,為紀念杰出的藝術史論家、古陶瓷學家、書法家葉喆民先生,“古瓷今說——葉喆民先生紀念座談會”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隆重舉行。葉喆民先生曾任職于故宮博物院,并為我院古陶瓷研究作出過重要貢獻。
紀念會現場
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故宮博物院支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和陶瓷藝術設計系聯合承辦。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呂成龍,葉佩蘭、黃衛文、蔡毅、孟嗣徽研究館員,劉偉副研究館員,葉喆民先生家屬代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生,以及來自藝術史論界、文博界、陶瓷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共計130多人出席了本次紀念活動。
葉喆民先生照片
葉喆民(1924~2018年),字丹楓,其父葉麟趾先生為我國古陶瓷研究專家、現代陶瓷工業的主要創建者之一。葉喆民先生自幼隨父親學習陶瓷知識,家學底蘊深厚。1962年至1979年,葉喆民先生在故宮博物院從事陶瓷研究工作,其間曾跟隨陳萬里(1892~1969年)、孫瀛洲(1893~1966年)、馮先銘(1921~1993年)先生等赴全國各地調查古陶瓷窯址、鑒定各博物館所藏陶瓷器。2006年,葉喆民先生受聘為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2005年10月10日葉喆民先生在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成立日召開的學術研討會上發言
葉喆民先生與故宮博物院淵源深厚,在我院工作期間,得以上手觀摩院藏歷代陶瓷,這為其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經驗基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先生在我院工作期間,曾協助著名古陶瓷鑒定家孫瀛洲先生(1893~1966年)整理發表《元明清瓷器的鑒定》等論文,由孫先生口述,葉先生筆錄。
呂成龍主任致辭
座談會從上午10:00開始,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呂成龍代表故宮博物院致辭。他簡要介紹了葉喆民先生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期間所取得的古陶瓷研究成果,并回憶了葉先生參加故宮博物院學術活動、長期支持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的情況。
葉佩蘭研究館員發言
隨后,曾與葉喆民先生共事的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著名古陶瓷研究專家葉佩蘭女士與大家分享了其與葉先生在故宮博物院一同工作的經歷,表示先生所具有的深厚學養和人格魅力使其敬佩不已。
劉偉副研究館員發言
作為葉喆民先生的同事,亦是家人,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劉偉深情回顧了自己從葉喆民先生的外甥女、養女、學生到研究助手的四重角色轉換。表示要繼承先輩未竟的學術事業,嚴格要求自己,以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回報先輩。
葉喆民先生著述
葉喆民先生畢生甘于寂寞、勤奮治學,致力于中國古陶瓷研究,尤以在發現和認定汝窯遺址方面的貢獻最為卓著,曾在1977年與我院馮先銘先生一起赴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調查古陶瓷窯址,在當地窯址采集到一片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汝窯瓷器特征相同的瓷片標本,并于1985年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的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年會上首次提出“在寶豐所得的天青釉殘片未必不是尋覓汝窯窯址的一條重要線索”,后來汝窯遺址的最終確定,印證了先生的推斷。
2007年11月17日葉喆民先生、李輝柄先生、呂成龍先生考察龍泉市大窯遺址
基于豐富的實地考察古陶瓷窯址積累的經驗和深厚的學術積累,先生撰寫并發表了許多具有廣泛影響的古陶瓷研究論述,如《中國古陶瓷科學淺說》(1960年)、《中國陶瓷史》(2006年)等,均對中國古陶瓷研究產生過重要的指導意義。先生還精研書法,在北京大學就讀期間,曾師從當時北京“四大書家”之一的羅復堪先生,后又跟隨溥心畬、徐悲鴻先生學習書法,在中國書法史研究方面取得頗多建樹。1979年以后,先生主要投身于教育事業,將自己數十年積累的陶瓷和書畫研究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學子,為文博界、工藝美術界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
2007年11月17日83歲高齡的葉喆民先生考察龍泉窯遺址
葉喆民先生畢生專注于中國古陶瓷和書法史論研究,并樂此不疲地投身工藝美術和書法教育事業,一以貫之地弘揚“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神。他的學術宏文、書法創作和治學精神,將永遠值得后人學習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