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協培訓中心2017年春季培訓班于2017年4月2日至11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辦。這是培訓中心舉辦的第八期常規培訓班,共有31名國內外學員參與培訓,覆蓋了亞、非、拉、歐和大洋洲15個國家和國內10個省份,其中澳大利亞、貝寧、厄瓜多爾和塞舌爾的學員均為首次代表其所在國家參加培訓。
開班儀式領導、專家、學員及工作人員合影
圍繞本期培訓主題“我們的博物館:豐富全齡段觀眾體驗”,6位中外專家分別結合各自的工作實踐,從博物館多樣化觀眾群體、博物館教育的挑戰與對策、博物館教育項目的設計和執行理論及實踐案例等方面展開課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分享了故宮如何結合觀眾需求展開工作、發展教育的實踐;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中國博物館自身發展和社會教育功能演變的現狀,展望了博物館未來發展,并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故宮宣教部副主任果美俠介紹了故宮社會教育工作的成果,并分享了她在多年實踐工作中總結出的博物館教育工作策略;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教育推廣與社區外展司副司長阿斯瑪·艾麗婭斯和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研究與項目策劃部副主任萊斯莉·斯沃茨則分別結合各自國家和機構的教育工作實踐現狀,分享了有關博物館的教育理論和針對兒童和特殊群體的教育項目設計和執行實踐。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授課
2016年培訓中心新設計的分題研討會和專家面對面環節在本期培訓中依然得到延續。這兩個環節為專家和學員們提供了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他們不僅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選擇不同主題的小組共同學習、實踐交流,專家面對面環節中,學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問題與需求,與專家自由暢談自己在工作和本次學習中的疑惑與觀點。
展示匯報技巧這一培訓環節是本期培訓班的一個新嘗試,中外專家共同以導入式的方法帶領學員了解展示匯報的要點。課程中,專家強調展示匯報不僅僅是一個PPT的制作和播放,如何以講故事的方法、結構清晰地向觀眾展示演講的主題內容才是其中真諦。“藏品閱讀”作為培訓班獨具特色的課程之一,本期再度得到學員的高度評價。課程中用到的藏品,不僅有故宮博物院藏珍貴文物,而且選用了宣教部自主制作的文物復制品教具,并將私人收藏也納入到課程體系中來。在加拿大克勞德老師的引導下,學員按興趣自行分組閱讀藏品信息,并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匯報展示藏品的“故事”。除課堂講授外,本期培訓班還結合教育主題、精心設計了參觀和教育項目體驗,組織學員分赴首都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和北京市青年湖小學開展課程。青年湖小學是本次合作中唯一一家非博物館機構,其以書法為特色的教育項目十分引人注目。在如今文化教育館校共進的大環境下,如何整合館校資源、互助互促也需要作出積極探索。學員在各機構不僅了解了其社會文化教育工作情況,更親身體驗了部分成熟品牌項目,與各機構相關負責人就教育理念和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分享和深入交流。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授課
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副主任果美俠授課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阿斯瑪授課
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萊斯莉授課
分題研討會、專家研討會與展示匯報
培訓班的成功舉辦,得益于故宮博物院、國際博協、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三方的共同協作和多方的大力支持。未來,培訓中心也將繼續為博物館同仁提供更加豐富實用的主題課程,繼續搭建好這一國際交流平臺,促進博物館事業的蓬勃發展。
藏品閱讀課學員在認真觀察藏品并創意講故事
博物館及相關機構參觀和教育項目體驗
(文/李穎翀 攝/馬倩雯、陳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