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故宮學院(重慶)揭牌儀式在重慶安達森洋行舊址舉行。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簽訂了雙方合作成立“故宮學院(重慶)”的框架協議。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重慶市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共同為故宮學院(重慶)揭牌。活動由重慶市文化委副主任、市文物局局長幸軍主持,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重慶市政府副市長譚家玲,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洪斌,南岸區委書記鄭向東,南岸區政府區長陳一清,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陽光100置業集團董事長易小迪等出席了揭牌儀式。
故宮學院(重慶)首場講座主講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單霽翔院長在致辭中談到,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具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這些年,隨著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城市的文化發展也呈現了可喜的面貌。故宮與重慶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九一八”事變后,平津告急。1933年,為避免故宮文物慘遭劫掠,13000余箱文物被迫南遷,途徑重慶時,分三處保藏,故宮文物得以幸免于難。在戰火中,重慶的民眾挺身而出,在飛機轟炸的危險中呵護著故宮文物,我們應該牢記和感恩重慶對故宮博物院的恩情。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致辭
重慶市政府副市長譚家玲致辭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簽署合作協議書
故宮學院(重慶)揭牌儀式
故宮博物院在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下不斷發展,我們的文物藏品通過各類展覽服務大眾,我們的文化通過媒體幫助不斷傳播。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實實在在的方式,感恩、回報重慶市民和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的支持和幫助。故宮學院的成立,為博物館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持,推動博物館文化傳播,踐行博物館公眾教育和社會服務的使命,找到了一種新的模式。故宮學院是立體的,不僅有專家、學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報告和學術講座,也有面對青少年的故宮知識講堂和動手實踐活動。我們多年來積累的文創產品通過紫禁書院展出,并以此同大家探討,如何在當今的時代過有品質的文化生活。此外,數字故宮的多媒體演示等數字技術,也將在故宮學院中呈現。我們非常感謝重慶市委、市政府,把故宮南遷的幾處地點都保護得很好,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并將南岸區的安達森洋行修復成一個理想的文化傳播場所,它不僅有歷史的厚度,也將配備現代的設備和設施。我們期待重慶市和故宮博物院的合作能夠盡快結出碩果,有機會回報重慶的市民、黨和政府。
重慶市政府副市長譚家玲表示,故宮學院在重慶南岸區正式落地,標志著重慶市政府和故宮博物院的全面合作,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也標志著重慶市的文物保護、修繕和利用工程又前進了一大步。自文物南遷始,故宮便與重慶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故宮學院落戶重慶,使重慶能夠傳承故宮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重慶和故宮深化交流合作的新起點和契機。希望雙方在文物的保護、文化的交流、文創的開發、文博事業的發展、文化城市的建設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中,共同作出新的努力,取得新的成果。祝愿故宮學院在重慶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辦出新特色,展現新魅力。
簽約儀式上,故宮博物院、重慶市文化委員會、南岸區人民政府達成了六項合作意向,包括成立故宮學院(重慶),在安達森洋行舊址成立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紫禁書院等,充分發揮故宮博物院的收藏研究與教育優勢,結合重慶市的地方資源與特色,共同開展公眾教育活動。
簽約儀式結束后,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群星劇場作了《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忠實守望者》專題講座,以此作為故宮學院(重慶)成立的首講。單霽翔院長以故宮博物院的創新發展為主線,通過詳實的數據、真實的案例,為觀眾展示了故宮博物院近些年在文物修復、古建修繕、展覽空間改造及院內規劃等方面的改變與成效,使大家更加了解故宮博物院的院史及文物館藏情況,生動地展示了故宮博物院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文化魅力。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在單霽翔院長幽默風趣的話語中,觀眾熱情回應,掌聲不斷。當單霽翔院長講到故宮文物南遷的歷史時,觀眾們的情緒尤為高漲,為重慶與故宮的緣分而感動,對故宮學院(重慶)即將開展的活動表示熱烈歡迎和高度期待。
迄今為止,故宮學院已先后在蘇州、景德鎮、西安、深圳、徽州、上海開設了分院,調動各地資源成功實現了“因地制宜”的發展。故宮學院(重慶)的建立,將以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和安達森洋行舊址等單位聯合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項目,結合重慶市的地方資源與特色,開展學術講座及公眾教育活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文博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文/趙藝 圖/王治 趙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