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面向公眾進行社會教育與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故宮講壇發(fā)揮博物館文明對話的職能,邀請故宮博物院內外專家走上講壇,以親近、通俗的話語向社會公眾傳遞明清歷史、古代建筑、文物研究與鑒賞等諸多領域的知識,讓公眾深入了解故宮文化、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2018年1月7日,第123講由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呂成龍,以“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為題,從舉辦此展覽的歷史背景、院藏弘治正德御窯瓷器概況、弘治正德朝歷史背景、有關弘治正德朝御窯瓷器燒造的文獻記載、展覽內容介紹等幾個方面,給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
1月21日,第124講由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屈峰,以“身份轉變下的木器文物保護與修復之辯”為題目,從概念入手,帶領觀眾認識木器,梳理了以家具為代表的木器發(fā)展歷史,并著重介紹了文物修復中的工作理念,為觀眾們解開了文物修復工作的神秘面紗。
2月4日,第125講由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館員劉愷,以“清乾隆沉香木旃檀佛的修復與研究”為題目,圍繞清乾隆時期的一尊旃檀佛像,講述對于這件文物的研究與修復工作。
3月4日,第126講由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孔艷菊,以“鑲嵌文物的修復保護技藝”為題,結合文物修復案例,講述鑲嵌文物的主要修復環(huán)節(jié)和對不同材質、不同傷損情況文物的處理手段。
3月18日,第127講由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閔俊嶸,以“清代宮廷漆器珍玩掠影”為題,通過展示大量院藏漆器文物,介紹了漆器文物的工藝特點及歷史沿革,更結合真實修復案例,系統(tǒng)展示了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團隊的工作現(xiàn)狀,讓公眾真正走近文物修復師“不為人知”的背后。
4月1日,第128講由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陶瓷修復師紀東歌,以“故宮陶瓷修復的古與今”為主題,通過介紹陶瓷修復簡史,結合瓷器修補相關文獻和真實修復案例,向觀眾系統(tǒng)展示了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團隊保護修復陶瓷器的有效方法,以及文物修復的理念和原則。
4月15日,第129講由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研究館員郭文林,以“書畫臨摹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及臨摹技法簡介”為題目,通過自己的臨摹實踐,簡單介紹書畫臨摹的各個工藝流程以及在書畫修復中進行的接筆全色工作,使大家初步了解書畫臨摹技藝及其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5月6日,第130講由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研究館員、國家級非遺古代鐘表修復技藝傳承人王津,以“故宮古鐘表的修復與保護”為題,通過介紹故宮古鐘表的收藏情況,結合具體的修復案例及演示視頻,向觀眾系統(tǒng)地展示了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團隊修復古鐘表的理念、方法及具體步驟,并通過視頻演示讓觀眾領略了古鐘表魅力所在。
5月20日,第131講由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博士研究生何瀅潔,以“故宮人單士元先生的學術人生”為題,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滄桑歷史的背景,帶領觀眾走進單士元的生命軌跡,詳細講述單先生在北京大學國學門的求學歷程和清室善后委員會的工作經(jīng)歷,重溫其在故宮博物院古建保護事業(yè)上的卓越貢獻以及在我國建筑史學發(fā)展中的推動作用。展現(xiàn)單先生作為第一代故宮人為國家遺產(chǎn)保護事業(yè)辛勤耕耘的一生。
6月3日,第132講由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呂成龍,以“哥窯瓷器鑒賞”為題,結合自己從事哥窯瓷器研究34年的經(jīng)驗與心得,為觀眾梳理哥窯相關概念和知識的同時,還就展覽背后的工作和理念與觀眾進行分享,讓觀眾深入了解陶瓷歷史和文化,也為觀眾提供了更多走近故宮、了解故宮的機會。
6月24日,第133講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以“金榜題名——科舉考試制度及其啟示”為題目,為聽眾梳理了科舉考試制度的發(fā)展概況、不同等級考試的相關情況以及科舉考試中的一些軼事典故,并針對社會上一些坊間傳聞、道聽途說進行證實和鑒別,對一些和史實相違背的不實之詞進行澄清。
7月8日,第134講由故宮博物院書畫部館員郁文韜,以“漫談吳昌碩的人生與藝術”為題,主要圍繞故宮藏品,以吳昌碩的人生歷程為視角,探索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軌跡。
7月22日,第135講由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趙麗紅,以“澤古怡情——清代宮廷用硯與鑒藏”為題,重點講述清代宮廷造辦處所制御用硯以及地方織造等按宮廷樣式承辦進貢的情況,這些硯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不僅體現(xiàn)了皇帝個人的藝術品位和儒雅情懷,而且還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用硯文化在宮廷的傳播與發(fā)展,反映了各個時期手工藝品的制作水平。
8月5日,第136講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室編審趙中男老師,以“永樂初年的立儲之爭”為題,用詼諧生動的口吻帶領大家穿越回明初,共同回顧了朱棣選擇儲君人選時的復雜心境以及彼時波譎云詭的朝廷背景。
8月19日,第137講由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曹振偉,以“紫禁城里的五色瑞光——建筑祥云彩畫”為題,通過對眾多古建筑物的脊步彩畫進行梳理、分析,為觀眾講述紫禁城內各個時期脊步彩畫的類型及組合特點。
9月2日,第138講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館員高希,以“瑞蓮與菩提——慈圣皇太后造神運動及其對晚明時局的影響”為題,以故宮慈寧宮瑞蓮與英華殿“菩提樹”為線索,結合相關文物、遺跡、史料,考證李太后的傳奇身世,厘清其凡人成圣的造神始末,闡釋其在晚明波詭云譎的政治局面中起到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9月14日,第139講由故宮博物院特別邀請了希臘文化與體育部秘書長瑪麗亞·弗拉扎基,以“借助考古展覽實施文化外交——希臘的實踐經(jīng)驗”為題,結合在神武門舉行的“愛琴遺珍——希臘安提凱希拉島水下考古文物展”,為廣大中國觀眾更深入解讀此次展覽。
10月14日,第140講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室編審趙中男,以“永樂后期的‘未遂政變’”為題,通過分析歷史事件及研究成果,引發(fā)了聽眾一系列思考。
10月28日,第141講由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副研究館員宋永吉,以“走進家具館——談故宮博物院藏家具”為題,圍繞故宮博物院新開設的家具館,為聽眾介紹了家具館的籌備過程、展覽特點并重點解讀了館內陳設的家具展品。
11月11日,第142講由故宮博物院宮廷部館員趙嬴嬴,以“康熙皇帝的書房家具”為題,通過介紹康熙皇帝書房中所陳設的御用家具,向聽眾們展示了這位“千古一帝”的精神世界。
11月25日,第143講由故宮博物院展覽部副研究館員、故宮研究院世界文明古國研究所副所長薄海昆,以“從安提凱希拉沉船看希臘羅馬文明的互鑒與交融”為主題,從安提凱希拉沉船的歷史背景切入,深度剖析古希臘與古羅馬兩大文明之間相互融合的過程。
12月9日,第144講由故宮博物院展覽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王戈,以“歷史的溫度,故宮家具館的故事”主題,圍繞故宮博物院新近開設的家具館,從策展思路的角度為在場聽眾講述了家具館背后的籌備故事。
12月23日,第145講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館員司俊峰,以“品乾隆詩,賞紫禁城”為題,以乾隆詩為線索,為觀眾帶來了一次特別的故宮導賞體驗。
故宮講壇第123講主講人呂成龍先生
故宮講壇第124講主講人屈峰先生
故宮講壇第125講主講人劉愷先生
故宮講壇第126講主講人孔艷菊女士
故宮講壇第127講主講人閔俊嶸先生
故宮講壇第128講主講人紀東歌女士
故宮講壇第129講主講人郭文林先生
故宮講壇第130講主講人王津先生
故宮講壇第131講主講人何瀅潔女士
故宮講壇第132講主講人呂成龍先生
故宮講壇第133講主講人任萬平女士
故宮講壇第134講主講人郁文韜先生
故宮講壇第135講主講人趙麗紅女士
故宮講壇第136講主講人趙中男先生
故宮講壇第137講主講人曹振偉先生
故宮講壇第138講主講人高希先生
故宮講壇第139講主講人瑪麗亞·弗拉扎基女士
故宮講壇第140講主講人趙中男先生
故宮講壇第141講主講人宋永吉先生
故宮講壇第142講主講人趙嬴嬴女士
故宮講壇第143講主講人薄海昆先生
故宮講壇第144講主講人王戈先生
故宮講壇第145講主講人司俊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