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故宮博物院與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合作,協助該校成功申報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成為北京市第一個中職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之后,在我院和北京市教委、北京聯合大學和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的多方努力下,該專業成功申報“3+2+2”貫通制培養模式,邁出探索文博職業教育的新步伐,并將此納入故宮學院的培訓教育體系。
6年多以來,在故宮學院的組織協調下,我院累計選派專家310人次為該校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開設“文物基礎”“古書畫鑒賞”“文物保護基礎”“中國工藝美術史”“古書畫裝裱”“古建筑營造技藝”等課程,累計約2300課時。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零基礎起步,能夠初步鑒賞古代繪畫、書法、碑帖、陶瓷、青銅、玉器、琺瑯器和雕塑,初步了解書畫裝裱技藝和古建筑營造技藝,在文物保護的理念與方法方面也有了基礎性的認識。課程不僅注重理論的講授,還設置了很多實操環節,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習慣。我院專家精心備課,認真教學,贏得了學生的贊譽和好評。此外,我院還協助該校建立了青銅修復實訓室、古書畫裝裱實訓室、古建筑營造技藝實訓室和文保專業綜合實訓室,并支持學生來院觀摩學習。2019年11月,學校成立“周海寬古書畫裝裱與修復工作室”,創建師徒傳承的平臺。我院都海江書記為“周海寬古書畫裝裱與修復工作室”揭牌,并題詞“故宮文物修復,后繼有人”,鼓勵同學們刻苦學習,努力成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大國工匠。2020年,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委托第三方機構北京市教育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所進行了學科評估。評估采用調查問卷和深入訪談的研究方法,以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部分在讀和畢業的學生為樣本,全面呈現了我院專家為該校人才培養做出的貢獻和今后雙方合作的方向。評估報告提交后,經我院研究決定,繼續與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合作,助力文博職業教育的發展。
![]() |
![]() |
都書記在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講話 |
都書記寄語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學生 |
2020年,我院選派專家42人次至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授課。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學校于6月正式開學。依據學校需求,故宮學院制定了課表,協調器物部和文保科技部7名專家為該校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高一和高二年級的學生開設專業課程。其中,器物部副研究館員展夢夏開設“中國工藝美術史”,文保科技部研究館員陳楊、閔俊嶸,副研究館員高飛開設“文物保護基礎”,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周海寬、侯雁、王紅梅開設“古書畫裝裱”。以上累計56學時。
下半年,該校恢復正常教學秩序。故宮學院協調器物部、文保科技部、書畫部和修繕進一步,共選派專家35人,授課457學時。高一年級“中國工藝美術史”課程,49學時,由器物部副研究館員展夢夏講授。高二年級有三門課程。“文物保護概論”課程,48學時,由文保科技部研究館員雷勇、康葆強、閔俊嶸、陳楊和副研究館員王五勝、高飛、羅涵講授。“古書畫裝裱”課程,72學時,由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周海寬、侯雁、王紅梅講授。“古書畫鑒賞”課程,書畫部選派郁文韜、蔣彤、施含牧、趙梓汝、毛翔宇、邢陸楠、王琪和許彤講授。高三年級“古建筑營造技藝”課程,分為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理論部分,24學時,由修繕技藝部王儷穎、何川、焦久芳、張奉兵、張志國和畢雪講授。實踐部分,因需要一對一指導,分成兩個小班上課,每個小班共96課時。一班先學習彩畫,然后學習木作;二班先學習木作,然后學習彩畫。彩畫部分,由修繕技藝部張奉兵、李紅和李云龍授課;木作部分,由魏明浩、薛超和王俊福授課。三個年級的課程安排緊湊,內容豐富。授課專家還注重對學習效果的評價,設置了方式多樣的考核。
接下來,我院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一如既往承擔起國際一流博物館的社會責任,創新文博人才的職業培訓教育模式,為全國文博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的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
![]() |
![]() |
陳楊老師講授紡織品文物修復 |
閔俊榮老師講授漆器文物的保護修復 |
![]() |
![]() |
焦久芳老師講授古建筑營造之木作 |
王俊福老師講授古建筑營造之木作 |
![]() |
![]() |
何川老師講授古建筑營造之石作 |
王儷穎老師講授古建筑營造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