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講壇走進西安
3月19日,故宮講壇走進西安第29講在線上舉行,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研究館員李文儒作題為“關于博物館管理的幾個問題”的專題講座。主講人講述了四個問題,分別是博物館管理和博物館管理學、從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看管理理念的與時俱進、新科技時代博物館資源的公共化,以及博物館文化傳播中的價值導向。
4月16日,故宮講壇走進西安第30講在線上舉行,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研究館員李季作題為“故宮展覽對雅俗共賞的探索——從蘭亭特展說起”的專題講座。主講人以我院曾舉辦的“蘭亭特展”為例,講述了展覽策劃如何在雅和俗之間尋找平衡,闡述了博物館展覽雅俗共賞的必要性和路徑。
6月18日,故宮講壇走進西安第31講在線上舉行,故宮博物院展覽部副主任、研究館員孫淼作題為“傳統與現代——故宮展覽幕后的故事”的專題講座。主講人介紹了故宮如何從皇宮轉變為博物院,以及在轉變過程中展覽空間的規劃與利用,還有近年來我院展覽策劃的創新點。
故宮講壇走進西安第29講主講人李文儒先生
故宮講壇走進西安第30講講座現場(線上)
故宮講壇走進西安第31講主講人孫淼先生
故宮講壇走進深圳
4月18日,故宮講壇走進深圳第15講在故宮學院(深圳)舉行,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研究館員周乾作題為“圖說紫禁城中軸線古建筑——藝術、歷史與文化”的專題講座。主講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大量精美的圖片,從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午門講起,依次向北,逐個介紹了紫禁城中軸線古建筑的歷史沿革、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故宮講壇走進深圳第15講講座現場
故宮講壇走進上海
4月28日,故宮講壇走進上海第4講在線上舉行,故宮博物院考古部吳偉作題為“考古視野下的故宮大高玄殿修繕與保護”的專題講座。主講人介紹了在大高玄殿項目中,首次將考古學方法引入古建筑調查的過程。并指出,這種考古學的方法能夠有序地對龐雜的物理信息進行統籌管理,是歷史建筑保護工作者在開展精細測繪的同時應平行推進的另一維度的調查研究。
5月28日,故宮講壇走進上海第5講在線上舉行,故宮博物院工程管理處副研究館員張典作題為“養心殿的修繕實例與學術思考”的專題講座。主講人介紹了養心殿修繕的緣起以及修繕過程中的記錄、病害研究、材料和工藝研究,重點介紹了養心殿修繕的預防性監測。
故宮講壇走進上海第4講主講人吳偉先生
故宮講壇走進上海第5講現場(線上)
故宮講壇走進重慶
3月17日,故宮講壇走進重慶第14講在線上舉行,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郁文韜作題為“故宮博物院藏歷代繪畫名品賞析”的專題講座。主講人選取了60幅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珍貴藏品,介紹了其藝術風格與歷史意義,展現了中國古代繪畫的總體脈絡。
故宮講壇走進重慶第14講講座現場
故宮講壇走進開封
3月21日,故宮講壇走進開封第12講在線上舉行,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趙麗紅作題為“中國古代文房四寶與鑒賞”的專題講座。主講人從筆、墨、紙、硯四個方面分別溯源,講述歷史發展沿革,探究文房四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特征。
4月16日,故宮講壇走進開封第13講在線上舉行,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研究館員呂成龍作題為“清代五彩瓷的發展與鑒定”的專題講座。主講人結合自己30多年從事古陶瓷研究的心得,按朝代發展順序,講述了“五彩瓷溯源”、“清代五彩瓷”、“清代康熙朝以后的五彩瓷”和“清代五彩瓷鑒定要點”等問題。
5月16日,故宮講壇走進開封第14講在故宮學院(開封)舉行,故宮博物院考古部研究館員楊晶作題為“先秦古玉賞析——以故宮藏玉為中心”的專題講座。主講人介紹了“古玉的一般知識”、“先秦古玉的時代特征”和“先秦古玉鑒定的要訣”等問題。
9月10日,故宮講壇走進開封第15講在線上舉行,故宮博物院科研處處長、研究館員宋玲平作題為“從夏商周青銅器探知古代社會”的專題講座。主講人依次從青銅器的發現與演變、功能與價值、地域差異與特色等幾個方面,層層遞進,系統地介紹了夏商周青銅器的相關知識,并論及如何通過青銅器探知古代社會。
故宮講壇走進開封第12講主講人趙麗紅女士
故宮講壇走進開封第13講主講人呂成龍先生
故宮講壇走進開封第14講主講人楊晶女士
故宮講壇走進開封第15講主講人宋玲平女士
故宮講壇走進沈陽
11月29日,故宮講壇走進沈陽第3講在線上舉辦,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章宏偉作題為“從皇宮到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的專題講座。主講人講解了大內宮禁轉變為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院的歷程,并強調這一歷程塑造了現代文明的一個樣板。
故宮講壇走進沈陽第3講主講人章宏偉先生
故宮講壇走進沈陽第3講線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