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改陳 效果提升 故宮博物院“天子萬年——清代萬壽慶典展”再度開放
重新改陳 效果提升 故宮博物院“天子萬年——清代萬壽慶典展”再度開放
2014-01-09
“天子萬年——清代萬壽慶典展”于2006年在故宮乾清宮西廡首次開放,展期五年,是故宮博物院深受觀眾喜愛的常設展覽之一。因展覽布陳形式較陳舊,不適應現代展廳的需求,故于2011年關閉。經過三年的重新規劃、改陳提升,該展覽于2014年1月8日以全新的面貌向觀眾開放。
此次重新布展,展覽結構基本保持不變,由“壽與天齊”、“張筵奉觴”、“衢歌巷舞”、“珍奇薈萃”四個部分組成, 展示了康熙皇帝六旬、崇慶皇太后八旬、乾隆皇帝八旬壽誕的慶典盛況,并兼及嘉慶皇帝、慈禧皇太后壽誕慶賀,令觀眾從中領略清代宮廷慶祝壽誕的盛典。本次展覽共展出文物111件(套), 包括玉器、瓷器、琺瑯器、漆器、佛像、印璽、家具、盆景、首飾等,旨在用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體現出當時皇家舉辦萬壽慶典的奢華場景。故宮博物院還根據院藏《康熙萬壽慶典圖卷》、《崇慶皇太后萬壽慶典圖卷》及《乾隆萬壽慶典圖卷》精心制作了視頻,配合展覽進行現場播放,既豐富了展覽內容,又讓觀眾近距離、全方位地欣賞清宮各幅萬壽慶典圖。
此次改陳后,展廳環境和展覽設備也得到了提升。根據展覽的四個組成部分,展廳分為南北兩個狹長空間,展示路線采用單向參觀方式,南進北出。展柜淘汰了原有鋼制展柜,新的楠木展柜采用中國傳統家具式樣設計的故宮經典造型,展柜的內部結構也進行重新設計改造,提高了功能性和安全性。展廳內最大化保留古建筑原始狀態,既符合故宮古建筑內檐裝修風格,又與展柜及原始建筑相呼應。與改陳前相較,展覽在改陳后更為突出以文物為主,形式設計為輔,簡明的形式設計可以使觀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文物展品。
追求長壽是人類的美好愿望,因而在誕辰日舉行一定的紀念活動進行慶祝與祈福,這種活動在宮廷則演化為重要典禮。清代制度規定,皇帝誕辰稱萬壽節,皇后誕辰稱千秋節,皇太后誕辰稱圣壽節,而且萬壽節與元旦(即現在所稱的春節)、冬至并稱宮中三大節。每年皇帝誕日,王公朝臣必行慶賀之禮,而逢旬誕辰則要大慶,尤其以逢周甲、古稀、耄耋之年,歡慶活動更為隆重熱烈,表現在鑾殿受賀、戲曲演唱、敬獻壽禮、筵宴稱觴等諸方面。慶典期間,舉國歡慶,全國各地耆老紛赴京城慶壽。京城之內,更是搭臺建亭、樹坊設棚、張燈結彩,到處裝飾得金碧輝煌,流光溢彩;笙簫鼓鈸、戲曲歌舞、雜耍百戲,充盈于耳,布列于途。鑾殿園囿之內,張席設宴,皇子皇孫稱觴獻壽,帝王與耆老共舉金卮玉爵,共享瓊漿玉液。
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此次重新布展,展覽結構基本保持不變,由“壽與天齊”、“張筵奉觴”、“衢歌巷舞”、“珍奇薈萃”四個部分組成, 展示了康熙皇帝六旬、崇慶皇太后八旬、乾隆皇帝八旬壽誕的慶典盛況,并兼及嘉慶皇帝、慈禧皇太后壽誕慶賀,令觀眾從中領略清代宮廷慶祝壽誕的盛典。本次展覽共展出文物111件(套), 包括玉器、瓷器、琺瑯器、漆器、佛像、印璽、家具、盆景、首飾等,旨在用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體現出當時皇家舉辦萬壽慶典的奢華場景。故宮博物院還根據院藏《康熙萬壽慶典圖卷》、《崇慶皇太后萬壽慶典圖卷》及《乾隆萬壽慶典圖卷》精心制作了視頻,配合展覽進行現場播放,既豐富了展覽內容,又讓觀眾近距離、全方位地欣賞清宮各幅萬壽慶典圖。
此次改陳后,展廳環境和展覽設備也得到了提升。根據展覽的四個組成部分,展廳分為南北兩個狹長空間,展示路線采用單向參觀方式,南進北出。展柜淘汰了原有鋼制展柜,新的楠木展柜采用中國傳統家具式樣設計的故宮經典造型,展柜的內部結構也進行重新設計改造,提高了功能性和安全性。展廳內最大化保留古建筑原始狀態,既符合故宮古建筑內檐裝修風格,又與展柜及原始建筑相呼應。與改陳前相較,展覽在改陳后更為突出以文物為主,形式設計為輔,簡明的形式設計可以使觀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文物展品。
追求長壽是人類的美好愿望,因而在誕辰日舉行一定的紀念活動進行慶祝與祈福,這種活動在宮廷則演化為重要典禮。清代制度規定,皇帝誕辰稱萬壽節,皇后誕辰稱千秋節,皇太后誕辰稱圣壽節,而且萬壽節與元旦(即現在所稱的春節)、冬至并稱宮中三大節。每年皇帝誕日,王公朝臣必行慶賀之禮,而逢旬誕辰則要大慶,尤其以逢周甲、古稀、耄耋之年,歡慶活動更為隆重熱烈,表現在鑾殿受賀、戲曲演唱、敬獻壽禮、筵宴稱觴等諸方面。慶典期間,舉國歡慶,全國各地耆老紛赴京城慶壽。京城之內,更是搭臺建亭、樹坊設棚、張燈結彩,到處裝飾得金碧輝煌,流光溢彩;笙簫鼓鈸、戲曲歌舞、雜耍百戲,充盈于耳,布列于途。鑾殿園囿之內,張席設宴,皇子皇孫稱觴獻壽,帝王與耆老共舉金卮玉爵,共享瓊漿玉液。
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