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印跡——清宮帝后寶璽特展”于揚州博物館開幕
“歷史印跡——清宮帝后寶璽特展”于揚州博物館開幕
2016-05-20
2016年5月18日,“歷史印跡——清宮帝后寶璽特展”在揚州博物館拉開帷幕。這是故宮寶璽繼在上海豫園、廈門市博物館展出后,于國內的第三次亮相。此次展覽共精選故宮珍藏寶璽100件/套,分國寶、皇帝閑章、后妃璽冊、宮殿璽冊、官印及合符、印樣及印料六個單元,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清代帝后寶璽的精華。這些寶璽工藝精湛,用料及雕制手法各具風格,使人切實感受到清代帝王的鑒賞品味和古代刻工的匠心獨運。
自秦統一六國后,為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皇帝印章便被稱為“璽”或“寶”,凡皇帝發布詔書或文告時所用印章則稱“寶璽”。清代皇帝寶璽使用基本沿用前代規制,其內容大致分為兩類:一為代表皇權的國寶,二為皇帝收藏和鑒賞用的寶璽。代表皇權的國寶多為玉質,方正端莊,彰顯著帝王的威嚴,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皇帝的收藏鑒賞章造型靈巧、材質多樣,或金或玉,或木或瓷,或篆書或隸書,或浮雕或鏤雕,體現著皇帝的文化素養和性格氣質。清朝皇帝的閑章數量增多和品質益精,是清朝文人書畫興盛的反映。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是中國古代書畫獨有的意趣。清朝皇帝們的文雅追求,從一枚枚印章中可見一斑。不僅皇帝的寶璽樣式豐富,清代后妃璽冊也種類繁多,觀眾們更有機會在展覽中看到后妃印璽如何從印樣變為雕刻精美的寶璽。
開幕式上,揚州市副市長董玉海、揚州市文物局局長華德榮、揚州博物館常務副館長徐忠文,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館員惲麗梅、毛憲民等出席了開幕式。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選擇這一天開幕,不僅是為了展覽的宣傳,更是為了提升博物館與文化景觀建設,滿足觀眾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從而發揮博物館社會、文化職能的應有之義。揚州博物館與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并稱為揚州雙博館,此次故宮博物院“清宮帝后寶璽特展”在揚州博物館展出,與雕版印刷展比鄰而居,兩者作為雕刻藝術的代表,可謂交相輝映。本次展覽為期三個月,將持續至8月18日。
自秦統一六國后,為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皇帝印章便被稱為“璽”或“寶”,凡皇帝發布詔書或文告時所用印章則稱“寶璽”。清代皇帝寶璽使用基本沿用前代規制,其內容大致分為兩類:一為代表皇權的國寶,二為皇帝收藏和鑒賞用的寶璽。代表皇權的國寶多為玉質,方正端莊,彰顯著帝王的威嚴,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皇帝的收藏鑒賞章造型靈巧、材質多樣,或金或玉,或木或瓷,或篆書或隸書,或浮雕或鏤雕,體現著皇帝的文化素養和性格氣質。清朝皇帝的閑章數量增多和品質益精,是清朝文人書畫興盛的反映。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是中國古代書畫獨有的意趣。清朝皇帝們的文雅追求,從一枚枚印章中可見一斑。不僅皇帝的寶璽樣式豐富,清代后妃璽冊也種類繁多,觀眾們更有機會在展覽中看到后妃印璽如何從印樣變為雕刻精美的寶璽。
開幕式上,揚州市副市長董玉海、揚州市文物局局長華德榮、揚州博物館常務副館長徐忠文,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館員惲麗梅、毛憲民等出席了開幕式。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選擇這一天開幕,不僅是為了展覽的宣傳,更是為了提升博物館與文化景觀建設,滿足觀眾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從而發揮博物館社會、文化職能的應有之義。揚州博物館與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并稱為揚州雙博館,此次故宮博物院“清宮帝后寶璽特展”在揚州博物館展出,與雕版印刷展比鄰而居,兩者作為雕刻藝術的代表,可謂交相輝映。本次展覽為期三個月,將持續至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