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
        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
        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
        2016-10-25
          2016年10月25日,“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成化瓷器對比展”(簡稱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明清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新成果展”(簡稱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在故宮博物院延禧宮及齋宮開幕。
          2014年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zhèn)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框架協(xié)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合作舉辦“明代御窯瓷器”展。展覽旨在通過將明代景德鎮(zhèn)陶廠或御器廠遺址出土落選品與故宮博物院藏正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為觀眾朋友提供一個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zhèn)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以弘揚博大精深的中國陶瓷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
          “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成化瓷器對比展”系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zhèn)人民政府在2015年合作成功舉辦“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展”后,舉辦的又一個大型專題瓷器展。
          20世紀70年代,位于今景德鎮(zhèn)市珠山的明代御窯遺址已零星出土過一些明代御窯瓷器殘片。20世紀80年代以來,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設工程對明代御窯遺址進行過多次局部考古發(fā)掘,取得豐碩成果,出土的數(shù)以噸計的御窯瓷片標本成為研究明代御窯生產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
          隨著對出土瓷片標本的不斷修復、展示和出版,人民發(fā)現(xiàn)其中有大量瓷器能與傳世品相互印證,而且寄希望于能看到將傳世品與出土物進行對比展示。故宮博物院收藏明代御窯瓷器數(shù)量多、質量精,與景德鎮(zhèn)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舉辦傳世與出土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lián)璧合。舉辦這樣的展覽,也是讓分離數(shù)百年的御窯瓷器再次聚首。
          “明代御窯瓷器”展屬于系列展,鑒于成化御窯瓷器的重要性,今年特單獨舉辦該朝瓷器展。展覽共分五個單元,分別為清新優(yōu)雅——青花、釉里紅瓷器,輕盈秀麗——五彩、斗彩瓷器,色彩繽紛——雜釉彩、素三彩瓷器,均勻純正——顏色釉瓷器,影響深遠——后仿成化御窯瓷器。共展出文物183件套。
          處于15世紀下半葉的成化朝(1465~1487年)雖然只歷時23年,但在整個明代御窯發(fā)展史上卻非常重要,其重要性僅次于明初永樂、宣德時期。
          成化皇帝名朱見深(1447~1487年),廟號憲宗,系明英宗朱祁鎮(zhèn)(1427~1464年)長子,朱明皇祖的第六代,年號成化,是明代第八位皇帝。在宮廷藝術方面,朱見深擅長書畫,對明代宮廷書畫藝術的發(fā)展起到過積極的推動作用。由于成化皇帝愛好書法、擅長丹青,又有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致使成化朝在御用瓷器燒造方面亦不免受到文人氣息的熏陶,清新脫俗,取得非凡成就。
          成化御窯瓷器素以胎質潔白細膩、釉質平整油光、裝飾題材豐富、構圖疏密有致、設色清麗典雅、繪畫技藝精湛而聞名于世。早在明代晚期,一些文人筆記,如王士性撰《廣志繹》、沈德符撰《萬歷野獲編》等,即對成化御窯瓷器給予很高評價,認為明代御窯瓷器以宣(德)、成(化)兩朝取得的成就最大,青花瓷器以宣德御窯產品最好,斗彩瓷器則首推成化御窯產品。明代萬歷前期,精于鑒賞瓷器的文人認為“宣(德)窯”為明代御窯之冠;而萬歷后期以后,則認為“成(化)窯”在“宣(德)窯”之上。
          這次展覽故宮博物院首次將珍藏的經過幾代專家鑒定過的成化御窯瓷器悉數(shù)展出(一些重復品除外),共計67件套,為觀眾提供了一次較全面欣賞成化御窯瓷器標準器的機會,另外還展出9件具有代表性的后仿成化(或仿成化款)御窯瓷器,供人民對比研究。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則從歷年考古所得中遴選出107件套具有代表性的修復品參展,其中有的見于傳世品,可與故宮博物院藏品對照展示,使人民一目了然地看出正品與落選品的區(qū)別。而展出的不見于傳世品的出土物,則能夠豐富人民對成化御窯瓷器的認識。
          對比展示的成化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鼓釘三足熏爐、青花壽石茶花圖碗、斗彩海水天馬圖“天”字罐、斗彩嬰戲圖杯、斗彩折枝葡萄紋高足杯等均為成化御窯瓷器中難得一見的名品。不見于傳世品的青花龍穿花紋鶴頸瓶、祭紅地抜白云龍紋碗、祭藍地抜白云鳳紋碗、孔雀綠釉菱花口折沿花盆、礬紅地綠彩纏枝靈芝紋雙耳三足爐、白釉綠彩纏枝靈芝紋雙耳三足爐、素三彩鴨形香薰等,則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而展出的青花云龍鳳紋盤則非常有趣,其內底龍的一足畫成六爪、外壁龍的一足畫成四爪,不知工匠有意畫錯還是無意為之,此盤可能即因此而落選。
        今后雙方還將合作陸續(xù)舉辦弘治、正德和嘉靖、隆慶、萬歷朝御窯瓷器對比展。
        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
          “明清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新成果展” 由故宮博物院、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主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協(xié)辦。展出展品共計165件組,多數(shù)為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和故宮博物院內考古出土的瓷器。
          明清兩朝,于江西景德鎮(zhèn)設置御器廠(清代改稱“御窯廠”),專門為皇家燒造御用瓷器。除皇帝及其家人外,若非皇帝賞賜,任何人不得擁有或使用御用瓷器。為保證御用瓷器所體現(xiàn)的權威性,宮廷對御窯瓷器的燒造一直制定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本次展覽,旨在以實物闡述明清御窯管理制度的具體內涵,使觀眾認識瓷器背后的歷史信息。
          展覽共分5個單元,分別為“生產意圖與官樣”、“御窯瓷器的落選品及處理方式”、“御窯瓷器的管理和使用”、“御窯與瓷都的形成”、“御窯的新生”。前3個單元闡述了明清御窯瓷器從設計、生產,到使用、廢棄的過程,旨在揭示明、清御窯管理制度的具體內涵。第四單元以明代御器廠成功仿燒龍泉青釉瓷器為一縮影,從中窺見御窯廠對景德鎮(zhèn)的深遠影響。最后,以清末民國舊御窯制度的轉變?yōu)殛P注點,講述了御窯制度對民國時期瓷器生產的影響。
          本次展覽的重頭戲,是2014年以來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和故宮博物院內考古出土的最新成果。這些考古新成果從未展出,屬首次公開亮相。
          一、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的考古新成果
          在御窯廠的遺址范圍內,埋藏著數(shù)不清的御窯瓷器殘片,以及當年制作瓷器的作坊、窯爐等遺跡。御窯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分三個階段:20世紀80~90年代,為配合市政工程建設進行的搶救性考古發(fā)掘;2002~2004年,多家考古研究機構對御窯遺址的聯(lián)合考古發(fā)掘;2014年以來,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對御窯遺址進行的多次考古發(fā)掘。前兩個階段的考古工作成果,已通過多種形式公之于眾。而2014年以來的最新考古成果,尚未公開展覽。本次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陶瓷考古新成果展,就是對這些考古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2014年以來發(fā)現(xiàn)的部分遺物,不見于傳世品和以往的考古出土品,具有填補御窯瓷器空白的重要學術意義。這些珍貴的御窯瓷器也來到了齋宮展廳。2014年,在御窯廠西側、龍珠閣以南的發(fā)掘區(qū)域,出土了明代正德釉上彩瓷器半成品,包括花盆,渣斗,成摞的碗、盤等。這些瓷器的內壁和外底施白釉,已經瓷化。但外壁不施釉,是為了在澀胎上施低溫釉彩,然后入爐進行二次焙燒。這種半成品,在以往的考古發(fā)掘中很少見到,是研究御窯釉上彩瓷器燒成工藝的重要實物資料。
          在2014年御窯廠珠山北麓的搶救性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了明正統(tǒng)至成化時期的地層,出土了豐富的瓷片。明正統(tǒng)至天順時期,御窯瓷器多不署正規(guī)年款,因此,過去人民對這一時期瓷器的認識很少,甚至稱之為明代御窯瓷器生產史上的“空白期”。本次發(fā)掘出土的正統(tǒng)至天順時期的瓷器,不僅可以證明“空白期”并不空白,而且不乏質量精細的產品。像展品中的礬紅彩獅紋盤、綠彩獅紋盤、斗彩繡墩、青花雙獅戲球圖繡墩等,均堪稱御窯瓷器中的精品。
          二、故宮博物院的考古新成果
          2013年,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成立,這是故宮博物院唯一一個以田野考古為工作內容的研究機構。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后,在故宮博物院內開展了多項配合工程施工的搶救性考古發(fā)掘。
          2014年,在故宮博物院南大庫清宮庫房區(qū)域發(fā)掘一處御窯瓷器殘片埋藏坑,出土了大量明、清御窯瓷器殘片。這是在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外第一次集中發(fā)現(xiàn)明、清御窯瓷器的殘器埋藏堆積。在御窯瓷器使用地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御窯遺址的發(fā)現(xiàn)相對應,使學術界認識到明、清時期御窯瓷器從生產始端到使用末端都處在嚴格的壟斷與管控之下。展品中的洪武釉里紅纏枝花紋碗、康熙五彩麻姑獻壽圖盤、康熙青花螭龍圓點紋折沿盆、雍正瓷胎畫琺瑯黑地梅竹紋盤,均出土于南大庫瓷片埋藏坑。其中,雍正瓷胎畫琺瑯黑地梅竹紋盤,是首次考古發(fā)掘出土的琺瑯彩瓷器,傳世品中未見完全相同器物。臺北故宮收藏一對黑地梅花紋盤,系清宮舊藏,與之相近,但又有所差異。雍正瓷胎畫琺瑯瓷盤的出土,為探索雍正時期瓷胎畫琺瑯器物的特點、重新審視傳世器物品類,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三、VR技術帶您親臨考古現(xiàn)場
          齋宮西暖閣展廳,布置有VR視頻觀影互動區(qū)域。VR技術,即虛擬現(xiàn)實技術。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部的工作人員,遠赴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搜集數(shù)據(jù),經過后期加工,已將御窯遺址的考古現(xiàn)場進行了三維復原,并搬到齋宮展廳之內。觀眾佩戴上VR眼鏡,立刻從紫禁城穿越到江西景德鎮(zhèn)的考古現(xiàn)場。通過操作手持遙控設備,可以隨心所欲到達考古工地的每一個角落。燒造瓷器的窯爐、裝燒瓷器的匣缽,以及散落在工地的瓷片,一一盡收眼底。這是VR視頻技術第一次應用到故宮博物院的展覽中,相信一定能給觀眾朋友帶來生動有趣的體驗。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中共景德鎮(zhèn)市委副書記史文斌、景德鎮(zhèn)市政協(xié)主席黃康明、景德鎮(zhèn)市副市長熊皓、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耿寶昌等嘉賓出席展覽開幕式。開幕式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主持。
          當日下午,在建福宮花園敬勝齋還召開了“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暨“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學術座談會。
          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展期將持續(xù)至2017年2月26日,共計4個月。對明清御窯瓷器和文物考古感興趣的觀眾一定不要錯過。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AV波多JI|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