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在太原博物館開幕,故宮博物院七項展覽亮相太原,成為故宮博物院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外展覽。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樓陽生出席開展儀式并宣布展覽開幕,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分別發表致辭,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耿彥波主持開幕式。出席儀式的嘉賓有: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安來順,北京大學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徐天進。出席儀式的省市領導有: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省政府秘書長王純,省政府副秘書長丁紀崗,省文物局局長雷建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立剛,市委常委、秘書長、統戰部部長劉鹓,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璐。
今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合辦展覽、古建保護、文物修復、藏品展陳、數字化展示、文博宣傳、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文創產品研發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和博物館事業不斷發展和進步。根據協議,雙方約定以借展方式在太原展出故宮博物院部分院藏珍貴文物。
舉辦此次展覽的太原博物館位于汾河岸邊,美麗的長風文化商務區中,館舍建筑由5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連通的橢圓倒錐體塊連接組合而成。博物館建筑面積 6.44 萬平米,其中文物庫區面積 1 萬平米,陳展面積 1.5 萬平米,是太原市的文化地標建筑。
本次展覽從2018年10月1日開始,至2019年3月31日結束,歷時半年,共有7個專題展。《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展示乾隆、慈禧壽慶的禮儀形式、筵宴情況,旨在弘揚尊老敬賢之意,倡導孝悌之風;《凝華煥彩——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展》遴選150件具有代表性的琺瑯器,按照典章、生活、陳設、宗教等功能展示,力求全方位反映宮廷琺瑯器的整體面貌和帝王的審美意趣;《御瓷擷英——明代御窯瓷器展》展示明洪武至萬歷年間代表性御窯瓷器150件,為觀眾提供一個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藝術成就的機會;《筆走龍蛇——傅山及明末清初名家行草書特展》展示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五位明末清初書法家近200件作品,包括11件太原市館藏傅山書畫作品;《日麗紫禁——明清官式建筑展》分為“琉”光溢彩、移天縮地、金窗繡戶、宮闕流芳四部分,集中展示紫禁城建筑的匾聯、裝修、琉璃瓦件和燙樣;《紫禁藏影——故宮博物院藏老照片展》聚焦清末至民國初期,設置“宮苑留影”“群像浮光”“興業圖強”“禁宮新生”四個單元,精選800余幀影像,再現當時的建筑風貌、人生百態、社會變遷和王朝更替;《數字故宮?萬象紫禁》數字展示廳,利用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數字化技術應用成果,通過專題片、互動體驗等方式,從古建筑、歷史事件、文物珍藏、傳統技藝、宮廷生活等多個角度,力求全面生動地講解故宮蘊含的豐富信息和背后的故事,觀眾將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交融中感受故宮獨特的魅力。
故宮博物院數項精品展覽、一千余件珍貴文物首次集中來到一個博物館展出,太原博物館迎來開館后的首場大展,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故宮博物院堅持以“藝術向新”為展覽策劃的目標追求,力求在“文化+”的道路上做出全新嘗試,不斷增加文化傳播的力度與廣度。此次展覽旨在使故宮文物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帶給觀眾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從而讓故宮文化“走出”紫禁城,走向大千世界,融入更多人們的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