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釉彩國度——葡萄牙瓷板畫500年”展在故宮博物院永壽宮拉開帷幕。這是故宮博物院首次與葡萄牙國立瓷板畫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展覽,共展出16世紀至21世紀50余幅葡萄牙瓷板畫精品。由于每幅瓷板畫都是由數塊瓷板拼接而成,因此,用于本次展覽的瓷板多達5000塊左右。
葡萄牙是“瓷板畫王國”,其瓷板畫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體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葡萄牙瓷板畫融合東西方多個文明的元素,堪稱葡萄牙歷史與文化的縮影。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葡萄牙是較早與中國發生聯系的歐洲國家,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隨著貿易往來而頻繁不息。中國的制瓷工藝和審美情趣傳播到歐洲后,對葡萄牙瓷板畫產生過重要影響。特別是在18世紀,葡萄牙瓷板畫生產出現一股“中國風”潮流,青花畫面和中國題材成為風尚。很多葡萄牙瓷板畫具備中國青花瓷器淡雅、婉約、質樸的特色,同時也帶有鮮明的西方文化烙印,堪稱中西文化合璧的產物、海上絲綢之路連通的結果。
本次展覽展品貫穿葡萄牙瓷板畫500余年歷史,通過不同時代的作品,觀眾不難看出瓷板畫風格的變遷。這些作品頗具代表性,可謂異彩紛呈、精妙絕倫。以“裸展”方式呈現給觀眾,可為觀眾帶來直觀的視覺享受。16世紀早期瓷板畫構圖嚴謹、裝飾性強,屬于基督教藝術與伊斯蘭藝術的混合體;17世紀瓷板畫上的“狩獵圖”,色彩搭配協調、畫面干凈明快,其中所繪人物,栩栩如生、活潑有趣,給人帶來一種小清新的田園情調;18世紀的一幅作品,勾畫出葡萄牙人想象中的中國人生活場景,把孩子抱在膝頭的婦女、勤勉做著家務的夫妻、吹著笛子與女孩玩耍的媽媽等,組成一派和諧安寧的景象。到19世紀,工業革命極大改變了藝術風格,在20世紀和21世紀,葡萄牙瓷板畫接受新藝術潮流,用抽象、夸張、變形的風格表達創作者的內心思想。盡管如此,葡萄牙瓷板畫仍然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它的裝飾功能從未削減,反而因為符合當代審美趣味而更加富有生命力。
展覽所在的永壽宮是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坐落在養心殿之后,庭院中的兩棵海棠樹栽種于清代,已有百年以上歷史。“釉彩國度”展覽在庭院深深、雕梁畫棟的中國宮廷建筑中舉辦,別具風情。故宮博物院策展人選取里斯本熱羅尼姆斯修道院的建筑結構作為展覽主形象,將里斯本街道建筑的色調用作展覽的基色,旨在將觀眾的思緒引導至浪漫都市里斯本,使觀眾一邊欣賞美麗的瓷板畫,一邊仿佛徜徉在里斯本狹窄起伏的石子路上,耳邊響起葡萄牙法朵民謠,追憶海上帝國葡萄牙曾經輝煌的歲月。
“釉彩國度——葡萄牙瓷板畫500年”展從2019年6月12日至10月7日對公眾開放,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