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故宮博物院與成都博物館合作舉辦的“走進重華宮展”在位于天府廣場的成都博物館正式拉開帷幕。該展覽共展出與重華宮相關的文物88件套(100件),涉及繪畫、織繡、寶座屏風、金銀器、瓷器、漆器、琺瑯、鐘表等眾多門類。展廳以重華宮區(qū)域的實際布局為線索,分為崇敬殿、重華宮、翠云館、漱芳齋四個單元,立體展現重華宮的真實面貌,并以此呈現出作為主人的乾隆皇帝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
重華宮位于御花園千秋亭的西側,為一座三進院殿宇。是乾隆皇帝作為皇子時居住的龍潛之邸。重華宮在乾隆帝居住時并未上升為“宮”,僅是“乾西五所”中的第二所,即皇子皇孫居住的地方。雍正五年(1727年),17歲的弘歷搬入此地,并迎娶富察氏為嫡福晉。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歷冊封為“和碩寶親王”,居住地賜名“樂善堂”(即后來的崇敬殿)。他在此處居住長達八年之久,直至登基為帝才搬入養(yǎng)心殿居住。
乾隆帝即位后,以“龍潛之地,后世子孫不得再為居住,而杜覬覦大寶之心”為由,下令此處不再作為皇子居住的地方。同時他開始對這一區(qū)域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建,將“所”上升為“宮”。“重華”之名,出自《尚書·虞書·舜典》“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xié)于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彼時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向乾隆提議以重華為匾額,將乾隆喻為舜帝,政清德明,天下大治。乾隆帝對此頗為感慨,他在《重華宮記》中寫道:“夫重華協(xié)帝,豈易言哉。必有所以敕幾興事,知人安民。而在其本則在于審危微之心,執(zhí)精一之中。是以四十余年,惟日孜孜,宵衣旰食?!庇纱丝梢钥闯鲋厝A宮對在乾隆皇帝的心目中的重要意義。
故宮博物院成立后,考慮到重華宮區(qū)域較為狹窄,因此一直沒有對外開放。新中國成立后對重華宮區(qū)域進行過修繕與復原,并作為接待重要嘉賓的場所,小范圍開放。長期以來,外界對這一區(qū)域知之甚少,只能從影視作品中猜測它的廬山真面目。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真實的宮廷歷史文化,故宮博物院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將重華宮“復原”在互聯網中。人們終于可以借此窺得重華宮的風貌。2018年重華宮區(qū)域的大修又給了人們一個認識它,走進它的機會。為對古建筑進行研究性的保護,重華宮區(qū)域可移動文物全面的撤陳。故宮博物院利用這一機會,將撤陳文物進行整合與設計,以展覽的形式將重華宮介紹給世人。2018年9月,“重文德之光華:重華宮原狀文物展”在希臘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首次亮相。受到當地觀眾的歡迎,被譽為“乾隆皇帝的家搬進雅典衛(wèi)城博物館”。如今為了讓更多的國內觀眾能夠看到這難得一見的展覽,故宮博物院與成都博物館繼“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展”再次聯袂合作推出這一展覽。這也是重華宮專題展在國內的首次展出。十一黃金周期間,成都博物館接待了18萬人次的觀眾前來參觀。許多觀眾都是慕名前來觀展,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