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表
隆慶六年(1572年 壬申)
五月 病危,召大學(xué)士高拱、張居正、高儀受顧命。二十六日,卒于乾清宮。年三十六。遺詔皇太子嗣皇帝位。張居正實施改革。
六月 初十日,皇太子朱翊鈞即皇帝位。以明年為萬歷元年。
七月 上隆慶帝謚號、廟號。
九月 葬昭陵。
萬歷四年(1576年 丙子)
六月 重修《大明會典》,以張居正、呂調(diào)陽、張四維為總裁。
萬歷六年(1578年 戊寅)
正月 立都督同知王偉長女王氏為皇后。
二月 十九日,大婚。
三月 冊劉氏為昭妃,楊氏為宜妃。命禮部尚書馬自強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吏部左侍郎申時行兼東閣大學(xué)士,并入閣預(yù)機務(wù)。上兩宮母后尊號。
六月 張居正回京入閣辦事。
萬歷九年(1581年 辛巳)
八月 選淑女備九媛。
萬歷十年(1582年 壬午)
二月 冊封九嬪。
四月 封“都人”王氏為恭妃。
六月 張居正卒。張四維為內(nèi)閣首輔。
八月 皇長子常洛生,恭妃王氏生。
九月 上兩宮母后徽號。
萬歷十一年(1583年 癸未)
二月 選十五歲以下淑女三百人入宮。
四月 張四維丁憂回家,申時行為內(nèi)閣首輔。
萬歷十二年(1584年 甲申)
九月 申時行知建造壽宮事。
萬歷十四年(1586年 丙戌)
二月 進貴妃鄭氏為皇貴妃。申時行請立皇長子常洛為皇太子,不準(zhǔn)。國本之爭自此始。
萬歷十七年(1589年 己丑)
正月 免元旦朝賀,自此每年元旦皆不朝賀。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 癸巳)
正月 詔封皇長子、皇三子、皇五子皆為王。
二月 皇長子出閣就學(xué),時十三歲。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 甲午)
十一月 封端妃周氏,敬妃李氏。
萬歷廿四年(1596年 丙申)
三月 乾清、坤寧二宮火災(zāi)。
七月 仁圣皇太后陳氏卒。
萬歷廿五年(1597年 丁酉)
六月 皇極、中極、建極三殿火災(zāi),文昭、武成二閣并焚。
萬歷廿九年(1601年 辛丑)
十月 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日封諸王。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 癸卯)
十一月 《續(xù)憂危竑議》妖書案起。
十二月 帝于啟祥宮召見皇太子,令安心讀書,勿為妖書所驚懼。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 甲辰)
四月 《續(xù)憂危竑議》案收場。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 丙午)
二月 以皇長孫生,加慈圣皇太后徽號為恭熹。
四月 晉封皇太子生母恭妃王氏為皇貴妃。封皇長孫生母王氏為才人。
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 庚戌)
十二月 皇孫朱由檢生,生母劉選侍。
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 辛亥)
九月 皇太子生母皇貴妃王氏卒。
萬歷四十年(1612年 壬子)
八月 帝久不理政,內(nèi)閣只葉向高一人,六部大臣惟趙煥在任。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 癸丑)
十一月 皇太子妃郭氏卒。
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 甲寅)
二月 帝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卒。
三月 福王朱常洵之國洛陽。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 丙辰)
八月 皇>
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 丁巳)
二月 封福王長子由崧為清昌王。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 己未)
正月 明與后金激戰(zhàn)薩爾滸。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 庚申)
四月 皇后王氏卒。
七月 二十一日,帝卒。次日,皇太子以遺詔發(fā)帑金百萬充邊賞,罷礦稅、榷稅及監(jiān)稅中官。
八月 初一日,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以明年為泰昌元年。初四日,以吏部侍郎史繼偕,南京禮部侍郎沈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預(yù)機務(wù)。十二日,新君患重病,御門視事。十四日,諭冊立東宮,于次月九日舉行。二十一日,帝疾甚。二十九日,病尤重,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丸”,病危。
九月 初一日,帝卒,是為“紅丸案”。初二日,朝臣合疏請選侍移宮,是為“移宮案”。初六日,皇長子朱由校即皇帝位,以今年八月以前為萬歷,八月以后為泰昌,明年為天啟元年。初十日,上皇祖尊謚、廟號。十三日,上皇祖妣孝端皇太后尊謚,孝靖皇太后尊號。
十月 葬神宗、孝端顯皇后王氏于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