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清乾隆
分類:亭
區域:內廷外東路
擷芳亭位于寧壽宮花園第一進院落的東南隅。其北側為抑齋,抑齋西側有游廊相接,游廊西延,轉而向南,圍成小院,自成一體。游廊轉角處建一亭,名矩亭。
擷芳亭建于石山之上,高出墻垣,佇立亭中可俯瞰院內外風景。亭為四角攢尖頂,綠色琉璃瓦,黃色琉璃瓦件飾檐、脊。檐下飾以倒掛楣子,安白石坐凳欄桿。石山有蹬道,蜿蜒而上可達擷芳亭。
擷芳亭形式簡潔,體量適中,又可登臨遠眺,成為院內重要景觀。
擷芳亭建于石山之上,高出墻垣,佇立亭中可俯瞰院內外風景。亭為四角攢尖頂,綠色琉璃瓦,黃色琉璃瓦件飾檐、脊。檐下飾以倒掛楣子,安白石坐凳欄桿。石山有蹬道,蜿蜒而上可達擷芳亭。
擷芳亭形式簡潔,體量適中,又可登臨遠眺,成為院內重要景觀。
撰稿人:黃希明
擷芳亭
寧壽宮
抑齋
矩亭
四角攢尖頂
攢尖頂為中國古建筑屋頂形式之一。類似錐形體,有四角攢尖、六角攢尖、角攢尖、圓攢尖等幾種式樣,多用于園林建筑。
攢尖頂
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形式之一。由各戧脊的木構架向中心上方逐漸收縮聚集于屋頂雷公柱上,類似錐形,木脊榑上蓋琉璃瓦,雷公柱上安裝寶瓶。攢尖頂有單檐、重檐之分。其形狀多樣,有方形、圓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為園林建筑中亭、閣最普遍的屋頂形式。
琉璃
一種帶釉的陶制品。釉以鉛作助溶劑,以含鐵、銅、鈷、錳的礦物作著色劑,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宮殿、宗教廟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倒掛楣子
用于有廊建筑外側或游廊柱間上部的一種裝修,主要起裝飾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層次更為豐富。
白石
即曲陽黃山白石,色澤光潔,紋理細膩,俗稱漢白玉或白大理石,在造像記中則名為玉石或白玉石。遲至北魏晚期,人們已經規?;_采利用,延綿至今。
坐凳欄桿
在廊、閣、亭、榭等建筑物廊柱間所安高一尺五、六寸的矮欄,其上部為厚約二寸、寬約六、七寸的木板,有如條凳,可以坐人,因稱坐凳欄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