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坐北朝南,正殿5間,前出抱廈3間,四周出圍廊。正殿為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抱廈為黃琉璃瓦卷棚式頂。館內裝飾考究別致:梁檁上的龍鳳和璽彩畫燦然生輝,頂部的海墁花卉天花清麗淡雅。室內明間柱子的裝飾頗具藏式佛殿之意味;貫通東、北、西三面墻壁的通連式金漆毗廬帽梯級大佛龕,給人以莊嚴神秘、佛法無邊之感。
館內懸清乾隆皇帝御書“壽國香臺”匾、“證最勝因金界莊嚴歡喜地,贊無量壽寶輪擁護吉祥云”聯,并陳設龕、案、佛像、法器、供物等。
咸若館
慈寧宮
慈寧宮花園
抱廈
亦稱龜頭屋,是從正殿接出的小屋,與正殿用兩個屋頂連接。
琉璃
一種帶釉的陶制品。釉以鉛作助溶劑,以含鐵、銅、鈷、錳的礦物作著色劑,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宮殿、宗教廟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歇山式頂
歇山式頂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形式一種,外觀似硬山頂與廡殿頂的結合。上部如硬山頂,兩山面垂直,與前后坡構成三角形立面,下部出坡至檐部。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俗稱九脊殿。
卷棚
卷棚式頂的簡稱。兩山頂成圓形,屋頂無正脊,前后兩坡瓦隴貫通,又稱“過隴脊”。
龍鳳和璽彩畫
和璽彩畫中等級較高的一種。枋心、找頭、盒子等部位由龍、鳳為主題調換構圖。龍鳳和璽彩畫形式中平板枋與由額墊板大多畫一龍一鳳,相間排列。
龍鳳和璽
和璽彩畫中等級較高的一種。枋心、藻頭、盒子等部位以龍、鳳為主題紋樣交替構圖。枋心內有雙龍、雙鳳、一龍一鳳等組合形式。
和璽彩畫
清代建筑彩畫中等級最高的一種。由枋心、找頭、箍頭三部分組成,以連接的人字形曲線為間隔,繪以龍鳳圖案,主要線路瀝粉貼金,并以青綠、紅色襯地,色彩艷麗,金碧輝煌。
花卉
古建筑彩畫繪畫的一種題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畫綠葉子花卉,清代晚期畫黑葉子花卉。
天花
亦稱頂棚。建筑物內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構件,一般可分為硬天花、軟天花。硬天花以木條縱橫相交成若干格,也稱為井口開花,每格上覆蓋木板,稱天花板,天花板圓光中心常繪龍、龍鳳、吉祥花卉等圖案。軟天花又稱海漫天花,以木格蓖為骨架,滿糊麻布和紙,上繪彩畫或用編織物,為等級較低的天花。
明間
古建筑術語。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內的空間,其兩側稱為次間。
金漆
家具上常用的金漆為《髹飾錄》所謂的“罩金漆”,其工藝為在木胎漆地上貼飾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
毗廬帽
毗廬帽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裝飾物,多用于佛堂神龕。式為船形,兩邊略翹起,中間或做成如意頭形,或為冠葉形,浮雕祥云、龍、鳳、寶相花等紋飾,并彩繪貼金。除用于宗教場所外,還大量用于宮殿建筑裝飾。重要殿宇室內的東西暖閣多以毗廬帽作為出入之門的裝飾。
法器
狹義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別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種類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狀各異,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屬宗派或時代不同而形式迥異。若按用途分類,可大致分為莊嚴具、供佛器(或稱祭供器)、報時器、容置器、攜行器及密教專用法器等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