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殿東西兩側各有耳房3間,卷棚硬山頂。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額曰鳳光室、猗蘭館,與儲秀宮、麗景軒圍合成一個狹長的庭院,庭院南側東西各有水井一眼,其上原有的井亭已無存。
據文獻載,慈禧初入宮時即居于儲秀宮,并于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在后殿生下載淳,即后來的同治皇帝。
同治十一年(1872年)皇帝大婚后,嘉順皇后阿魯特氏居住儲秀宮,直到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去世。
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50大壽,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再次居住儲秀宮,時將后殿思順齋改名為麗景軒。
清晚期在麗景軒內建有小戲臺。清遜帝溥儀曾在此舉辦西餐宴會。
現為宮廷生活原狀式陳列,并有“溥儀生活展”。
麗景軒
儲秀宮
面闊
間之寬稱面闊,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檁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線上相鄰兩根檐柱中心線線間的水平距離。各間寬度的總和稱通面闊。
硬山頂
中國古建筑屋頂形式之一。屋頂分前后兩坡,兩端與山墻平齊,顯得質樸堅固。
明間
古建筑術語。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內的空間,其兩側稱為次間。
風門
古建筑門的一種。即在居住建筑的外門做出雙層門,靠外的一層門即稱風門。風門既可做在單扇房門外邊,也可做在隔扇門外邊。高寬尺寸隨槅扇的邊框尺寸而定。風門一般朝外開,常與簾架配合使用,用以遮蔽風塵。
楠木
楠木產自我國四川、云南、廣西、湖北、湖南等地,為常綠喬木,高十余丈,葉為長橢圓形。傳說這種木材水不能浸,蟻不能穴,南方人多用作棺木或牌匾。楠木美觀,但不如硬木華麗。
萬字錦
以“卍”字為中心向四外延伸所衍化出的多種形式的錦紋統稱“萬字錦”,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傳統圖案。
錦地
錦原為絲織物的種類名,花紋精致古雅。漆器上所謂錦地,是指用漆填或描繪出華美的紋樣作襯地,其上再飾各種圖案。
角葉
1.宋代彩畫做法。在梁、闌額端部使用由各種如意頭紋樣組成的藻頭,稱為角葉,改變了過去通繪同樣花紋的構圖。 2.槅扇的大邊與抹頭相接處加釘的連接物,有轉角處的人字葉、上下通直的梭葉、連接橫榫的丁字葉等,用以增加門角的牢固。
卷棚硬山頂
硬山頂與卷棚頂相結合的屋頂形式,屬于硬山頂的一種,但無正脊,瓦壟直接卷過屋頂。
卷棚
卷棚式頂的簡稱。兩山頂成圓形,屋頂無正脊,前后兩坡瓦隴貫通,又稱“過隴脊”。
配殿
隆恩門內有東、西配殿各一座,黃琉璃瓦懸山頂,每座均面闊5間,進深2間,前附走廊。東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塊一尺二見方的木板,上面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著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時喇嘛念經的場所。
井亭
井亭多為四柱盝頂式,亭頂中間有一洞口與井口垂直,井蓋為空心圓柱形。亭頂和井蓋均為空心是為了讓陽光由此射入井中,過去人們認為井中之水經過陽光照射后才能食用。同時中空也便于用長竿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