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皇帝之子勤學稱為“典學”。2.中國古代大規模的編纂與整理歷史文化典籍的活動稱典學。其內容廣泛,涉及經學、數術、音韻、詞章、典章、圖志、天象、醫學、書畫等方面,其中儒家經學和史學尤為突出。與此相應,各種治學手段亦應運而生。
1.皇帝之子勤學稱為“典學”。2.中國古代大規模的編纂與整理歷史文化典籍的活動稱典學。其內容廣泛,涉及經學、數術、音韻、詞章、典章、圖志、天象、醫學、書畫等方面,其中儒家經學和史學尤為突出。與此相應,各種治學手段亦應運而生。
內廷乾東、西五所的合稱。古代陰陽學說認為:善補陽者,當從陰中求陽;善補陰者,當從陽中求陰。在內廷中布置東、西各五所,為奇數,就是陰中求陽。而東、西五所合而為十,仍是偶數,同時正合“天干”之數,與十二宮之"地支"之數相對應。
敬勝齋,外觀九間,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五間與延春閣正對,兩側接游廊與閣相連。室內閣上有匾曰“旰食宵衣”。是對帝王廢寢忘食,勤于政事的贊譽。齋西四間偏于花園的西北角,為乾隆八年西墻西移后所添建。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宮研究院是以開放的學術胸襟、創新的機制接納國內外學術界熱心于故宮學術研究的人才,與院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構建的高端學術研究平臺。故宮研究院成立后,將深入開展對明清宮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檔案的研究,組織實施國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課題項目,搭建兩岸故宮的科研合作平臺,在國內外積極開展博物館館際之間和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學術合作與交流,不斷培植新生的學術力量,以此全面帶動學術研究、展覽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努力成為文博界學術研究的重鎮。
故宮研究院下設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宮學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獻研究所、明清檔案研究所和《故宮博物院院刊》編輯部,并聯系故宮博物院的古書畫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宮廷史研究中心、藏傳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蓋全面、專業突出和梯次完備的學術團隊。
考古學屬于社會科學,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在各種活動中所遺留下來的遺跡、遺物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
千叟宴是清代宮廷中舉行的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盛宴,始于康熙時期,盛于乾隆朝,嘉慶朝以后不再舉行。康熙五十二年是康熙皇帝六旬萬壽,在暢春園分別宴請了65歲以上的現任和休致的滿蒙漢大臣、兵丁等兩千多人。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再次召65歲以上滿蒙漢大臣及百姓等1020人,賜宴于乾清宮前。宴間,康熙帝與滿漢大臣作詩紀盛,名《千叟宴詩》,“千叟宴”始成名。乾隆年間,曾兩度于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規模更為宏大,與宴者竟達3000人。千叟宴的舉行,反映了清代所提倡的“養老尊賢”、“八孝出悌”和優老政策,是清統治者在政治上籠絡民心,有維護朝廷統治的作用。
乾隆皇帝生母,紐祜祿氏。13歲入雍親王府,生弘歷,封熹妃,后晉熹貴妃。乾隆即位,尊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病逝于圓明園長春仙館,終年86歲,葬于清西陵,泰陵東北,名泰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