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坤寧宮座北面南,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明代是皇后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后,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改原明間開門為東次間開門,原槅扇門改為雙扇板門,其余各間的欞花槅扇窗均改為直欞吊搭式窗。室內東側兩間隔出為暖閣,作為居住的寢室,門的西側四間設南、北、西三面炕,作為祭神的場所。與門相對后檐設鍋灶,作殺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間設欞花扇門,渾金毗盧罩,裝飾考究華麗。
坤寧宮改建后,即成為清宮薩滿祭祀的主要場所,其中宮的地位并未改變。康熙四年(1665年)玄燁大婚時,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寧宮行合巹禮。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大婚,溥儀結婚也都是在坤寧宮舉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養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寧宮,坤寧宮實際上已作為專供薩滿教祭神的場所。
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坤寧宮
明代是皇后起居的正宮,面闊9間。清入關后,于順治十二年(1655年)仿沈陽故宮清寧宮將西部的7間改為薩滿祭祀場所。在此舉行的祭祀項目主要有:1、坤寧宮元旦行禮,2、坤寧宮日祭(包括朝祭、夕祭),3、坤寧宮月祭,4、坤寧宮月祭次日祭天,5、坤寧宮報祭,6、坤寧宮大祭,7、坤寧宮大祭次日祭天,8、坤寧宮求福,9、坤寧宮四季獻神,10、坤寧宮背燈祭獻鮮。
內廷
廣義即為宮廷。紫禁城范圍內可統稱內廷或大內。狹義講即為宮廷后部帝后生活區。
后三宮
內廷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之總稱。位于前三殿后中軸線上,是內廷中心建筑。以門廡相圍,平面呈矩形,南北長約220m,東西寬約120m,占地面積26000㎡,房屋420余間。前為內廷宮門乾清門,門內高2m的臺基上南北依次排列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廡正中為通往御花園的坤寧門。乾清門內東側折而轉北至坤寧門東為東廡,有門5座,南北依次為日精門、龍光門、景和門、永祥門、基化門;乾清門內西側折而轉北至坤寧門西為西廡,亦有門5座,依次為月華門、鳳彩門、隆福門、增瑞門、端則門。乾清宮東西院內各有一小殿,東曰昭仁,西曰弘德;坤寧宮東西院內亦有東暖殿、西暖殿。各有小院。東西廡為內廷辦事機構值房及御用物品庫房等。
盛京
今遼寧省沈陽市。盛京是清代龍興之地,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關外建立的最后一座都城。1625年3月,努爾哈赤率眾遷都沈陽。隨著后金政權在東北勢力的發展,盛京都城城垣及皇宮的建筑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努爾哈赤、皇太極死后葬于此地的福陵和昭陵。清入關后,統治者為了使皇室貴胄子弟永記清朝開國創業之艱難并緬懷先祖,定期至盛京恭謁祖陵。
乾清宮
面闊
間之寬稱面闊,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檁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線上相鄰兩根檐柱中心線線間的水平距離。各間寬度的總和稱通面闊。
進深
指建筑物縱深各間的長度。即位于同一直線上相鄰兩柱中心線間的水平距離。各間進深總和稱通進深。
琉璃
一種帶釉的陶制品。釉以鉛作助溶劑,以含鐵、銅、鈷、錳的礦物作著色劑,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宮殿、宗教廟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重檐廡殿頂
廡殿頂為中國古建筑屋頂式樣之一,又稱四阿頂,由一條正脊和四條戧脊組成,因而又稱五脊殿,并有單檐、重檐之分。重檐廡殿頂為屋頂式樣中最尊貴的形式。
廡殿頂
古建筑屋頂形式之一,亦稱四阿頂、五脊殿。由1條正脊和4條斜脊組成四面坡,有單檐、重檐之別。重檐廡殿頂為屋頂最高等級形式。
薩滿教
世界性原始宗教,因滿-通古斯語族部落之巫師稱為“薩滿”而得名。曾在北歐和北美諸多國家和地區的民族中廣為流傳。我國北方民族如滿族(17世紀前)、蒙古族(13世紀前)、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7世紀前)等均曾普遍信仰。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認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上界為天上,神靈所居;中界即人間,人類所居;下界為陰間,鬼魔和祖先神所居。宇宙萬物,人世禍福,皆由神鬼主宰,神靈賜福,鬼魔布禍?!八_滿”作為保護族人的通神,可為族人消災求福。 滿族信仰薩滿教始于金代。薩滿者,女巫也。善能降神,使神附其身,托之神言,以卜休咎。女真之吉兇禍福悉委于薩滿。薩滿之神諸多,以部族不同而禮儀各異。所謂“姓氏各殊,禮皆隨俗”,即由于“本原氏族”不同,各個姓氏的薩滿祭祀禮儀因俗而異,各具特點。
明間
古建筑術語。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內的空間,其兩側稱為次間。
槅扇
又稱格門,由立向的邊挺和橫向的抹頭組成木構框架。抹頭又將槅扇分成槅心、絳環板和裙板三部分。槅心是主要部分,占整個槅扇高度的五分之三,由欞條拼成各種圖案。欞條分內外兩層,中間糊紙、夾紗或安玻璃。室內槅扇多采用夾紗做法,所以又稱碧紗櫥。絳環板和裙板亦多雕刻各種裝飾圖案。室內槅扇的雕刻較為細膩。槅扇上下一般安有轉軸,可以自由開合。有的槅扇不用絳環板和裙板,而像槅心一樣使用欞條,稱落地明造。
暖閣
暖閣即以槅扇門、隔斷板、天花板等在殿堂內建的小屋。
渾金
在器物周身貼金箔的做法。“渾”為渾然一體之意。
玄燁
合巹
巹(音緊),是把瓠一分為二。舊時指婚禮上夫婦飲交杯酒?!抖Y記·昏儀》謂:“共勞而食,合巹而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