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清晚期
分類:殿
區域:內廷西路
體和殿位于西六宮的翊坤宮之后,原為翊坤宮的后殿,清光緒年間將此殿改為前后開門的穿堂殿,名曰“體和殿”。殿為黃琉璃瓦硬山頂,面闊5間,前后開門。東2間相連,慈禧太后居住儲秀宮時曾在此進膳。中間為過道,可出入。西2間亦連通,為飯后飲茶休息室。殿之東西耳房各有1間辟為通道,可連通翊坤、儲秀兩宮。殿前有東西配殿,東南有井亭1座。后檐出廊,東西兩側接游廊,北轉與儲秀宮東西配殿相連。該殿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撰稿人:周蘇琴
體和殿
翊坤宮
穿堂
工字殿前后殿之間的連接部分,又稱柱廊。
琉璃
一種帶釉的陶制品。釉以鉛作助溶劑,以含鐵、銅、鈷、錳的礦物作著色劑,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宮殿、宗教廟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硬山頂
中國古建筑屋頂形式之一。屋頂分前后兩坡,兩端與山墻平齊,顯得質樸堅固。
面闊
間之寬稱面闊,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檁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線上相鄰兩根檐柱中心線線間的水平距離。各間寬度的總和稱通面闊。
儲秀宮
配殿
隆恩門內有東、西配殿各一座,黃琉璃瓦懸山頂,每座均面闊5間,進深2間,前附走廊。東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塊一尺二見方的木板,上面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著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時喇嘛念經的場所。
井亭
井亭多為四柱盝頂式,亭頂中間有一洞口與井口垂直,井蓋為空心圓柱形。亭頂和井蓋均為空心是為了讓陽光由此射入井中,過去人們認為井中之水經過陽光照射后才能食用。同時中空也便于用長竿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