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下午,國際博協培訓中心2016年春季培訓班結業儀式于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舉行。在各方領導、專家和學員的見證下,培訓班圓滿落幕。
這是培訓中心舉辦的第六期培訓班,4月11日開班,19日結業,歷時9天,共有29名國內外學員參與培訓,覆蓋亞非拉15個國家和國內8個省市。學員所在機構類型多樣,除各種類型的博物館、圖書館和相關科研機構,還包括部分國外的國家文博系統主管部門。
開班儀式領導、專家、學員及工作人員合影
圍繞培訓主題“當今博物館管理實踐”,8位中外專家分別從博物館管理的宏觀理論和國內管理實踐工作兩方面展開課程。
國內專家方面,單霽翔院長介紹了目前故宮博物院的管理和公眾服務情況,國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長側重中國博物館發展與管理情況,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段勇司長則圍繞中國博物館理事會制度展開課程。國際專家方面,國際博協總干事安妮?凱瑟琳(Anne-Catherine)、美國博物館顧問依琳?古瑞(Elaine Gurian)、新西蘭國家陸軍博物館館長特雷西?布克洛斯基(Tracy Puklowski)和國際博協高級項目主管拉斐爾?羅伊格(Rapha?l Roig)均以多樣的課程形式,從展覽管理、博物館社會角色、博物館管理技巧和收藏倫理等方面,闡述了博物館管理應把握的原則和需注意的問題。“藏品閱讀”課程仍由國際博協培訓中心協調人克勞德?福貝爾(Claude Faubert)來主持,期間重點關注了藏品信息和藏品管理。
單霽翔院長授課
宋新潮副局長授課
段勇司長授課
安妮?凱瑟琳(Anne-Catherine)、依琳?古瑞(Elaine Gurian)、特雷西?布克洛斯基(Tracy Puklowski)與學員互動
克勞德?福貝爾(Claude Faubert)“藏品閱讀”課
拉斐爾?羅伊格(Rapha?l Roig)“收藏倫理”主題工作坊
“主題工作坊”是培訓中心的一次新的嘗試,也是本期培訓的一大特色。課程分“展覽”、“收藏倫理”、“管理人員素質”三個主題分組執行,由三位專家分別主持。學員可根據個人專業背景和工作需求選擇一個主題,與該組專家和學員展開深入討論。這種新穎的授課形式,在有限的培訓時間內,既提高了課程的靈活性和針對性,也拓展了主題內容。
課程執行過程中,各組形式不一,氣氛活躍。“展覽”主題中,依琳?古瑞(Elaine Gurian)以類比方法解釋策展的基本思路和執行過程,而后讓學員分組組建博物館策展團隊,從海量的明信片中選出符合各自需求的物件,設計出一個完整有序的展覽。“管理人員素質”主題中,特雷西?布克洛斯基(Tracy Puklowski)結合案例分析和電影片段教學,啟發學員自己總結出博物館管理人員的基本素養。“收藏倫理”主題中,拉斐爾?羅伊格(Rapha?l Roig)則采用了角色扮演的形式:以2009年埃塞俄比亞南部一家博物館的真實案例為背景,學員分角色扮演了案件涉及的人物,親身體驗博物館收藏倫理的博弈。
“主題工作坊”專家與學員積極互動
“藏品閱讀”作為培訓班獨具特色的課程之一,再次受到學員歡迎。故宮博物院為該課程提供了7件館藏珍貴文物供學員近距離“閱讀”。學員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物,自行分成7組,在我院保管人員的指導下對藏品的收藏信息、時代信息和文化信息進行研究和解讀。課堂上,在克勞德?福貝爾(Claude Faubert)的引導下,學員充分發揮了個人創造力和想象力,以活潑生動的形式,大顯“十八般武藝”展示了各自的“閱讀”成果,如模擬拍賣場景來介紹文物、借助實物模型展示文物用途、通過音頻、視頻再現文物當年的風采等。
“藏品閱讀”討論和展示
除課堂講授外,培訓中心還組織學員分赴首都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和北京汽車博物館參觀,與各館管理人員座談,交流博物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中國科技館參觀
北京汽車博物館參觀座談會
首都博物館參觀
本期培訓班不僅提供了探討和交流博物館管理相關問題的平臺,也使學員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類型博物館的管理狀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今后開展國際合作奠定了基礎。
培訓班的成功舉辦,得益于故宮博物院、國際博協、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三方的共同協作和多方的大力支持。在此,培訓中心向各位領導和合作博物館同仁,以及我院院辦公室、外事處、宮廷部、器物部、書畫部、古建部、科研處、行政處、保衛處表示感謝。未來,培訓中心會繼續為博物館同仁提供更加豐富實用的主題課程,繼續搭建好這一國際交流平臺,促進博物館事業的蓬勃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