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宗門位于乾清門前廣場西側,西向,與東側景運門相對而立,形制相同。面闊5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單昂三踩斗拱,徹上明造,梁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明間及兩次間辟為門道,門扉設于后檐金柱處。門道內外設礓磋慢道以便車輿出入。門內北側為軍機處值房,門外正西為慈寧宮。此門是內廷與外朝西路及西苑的重要通路,非奏事待旨及宣召,即使王公大臣也不許私入。
清代帝王喜園居,康熙、雍正、道光等幾位皇帝均卒于紫禁城外的西郊皇家園林中,他們的梓宮均由隆宗門迎入,并于門內齋集舉哀。
清代在隆宗門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斗。嘉慶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帶發生“天理教”農民起義,農民領袖林清策劃并領導京畿一支隊伍直接攻打紫禁城。九月十四日,起義軍喬裝打扮,兵分兩路,計劃從東、西華門進入宮城。西華門一支在內應太監劉得才、劉金等人引領下迅速攻打到隆宗門,并在此展開激戰。此次紫禁城之變,“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嘉慶皇帝破例向天下發了“罪己詔”。至今隆宗門匾額上留有箭頭,相傳即這次戰斗的遺跡。
隆宗門
乾清門
景運門
面闊
間之寬稱面闊,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檁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線上相鄰兩根檐柱中心線線間的水平距離。各間寬度的總和稱通面闊。
琉璃
一種帶釉的陶制品。釉以鉛作助溶劑,以含鐵、銅、鈷、錳的礦物作著色劑,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宮殿、宗教廟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歇山頂
歇山頂為中國古建筑屋頂式樣之一。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組成,故亦稱九脊殿。又有單檐、重檐之分,重檐較單檐尊貴。
墨線大點金
清代旋子彩畫做法名稱之一。其圖案均以墨線為輪廓,不退暈,僅在旋花部分的旋眼、梔花心、菱角地、寶劍頭瀝粉貼金。枋心內圖案可有不同做法。此種彩畫是旋子彩畫中等級僅次于金線大點金的一種。
旋子彩畫
明清時期常見的一種以旋花為主題進行構圖的彩畫,按其用金量的不同,又可分為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伍墨、雄黃玉等數種。
明間
古建筑術語。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內的空間,其兩側稱為次間。
金柱
建筑物的屋頂梁架以立柱支撐,立于最外一層屋檐下的柱子稱檐柱,檐柱以里位于室內的柱子稱“金柱”。進深較大的房屋依位置不同又有外圍金柱和里內金柱之分。
礓磋
臺階不用一步一級的踏跺,而用磚或石砌成的鋸齒形斜面的上下坡道,叫礓磋。除臺階外,上下城墻的馬道,亦采用礓磋,這種形式便于車馬上下。礓磋是慢道的一種。
慢道
也稱“馬道”,用磚或石砌成的斜面為鋸齒形的升降道,多用于通向城墻頂部的坡道或大門外,以利車馬通行。
值房
皇宮中大臣值班的臨時辦公室或兵丁值班的房屋。
慈寧宮
內廷
廣義即為宮廷。紫禁城范圍內可統稱內廷或大內。狹義講即為宮廷后部帝后生活區。
西苑
紫禁城西側的皇家園林,明清皆稱西苑。東至紫禁城、景山以外,北、西、南三面皆抵皇城。面積約為紫禁城的6倍,是在金、元兩代皇家園林的基礎上經營而成。中心地帶為南、中、北三海的廣闊水域,水面相連通,四周建有大量園林建筑。其中保持較完整的有南海瀛臺建筑群(清晚期幽禁光緒帝之處);北岸流水音、流杯亭、豐澤園、靜谷等處;以及北海團城、瓊島、太液池東岸和北岸建筑群。現北海辟為公園對外開放,中南海為中央政府辦公區。
梓宮
古代帝、后所用的棺木,因多用梓木制成,故稱“梓宮”。
林清
清朝嘉慶年間農民運動領袖之一。他利用秘密宗教發動群眾進行反清斗爭,在京畿地區成立白陽教,后聯合李文成、馮克善的坎卦教和八卦教,改名天理教,在京畿和直魯豫三省交界地區發動起義,并直接策劃和領導了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攻打紫禁城的戰斗,給清廷以沉重打擊。九月十七日因叛徒告密被誘捕,二十三日于中南海豐澤園受審并當堂處死。